七月流火,青春的热忱在康禾大地蓬勃绽放。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发展,广东工业大学“泉心禾力”突击队于7月8日至15日奔赴河源东源县康禾镇,以青春之姿扎根乡土,深度挖掘当地“绿色、红色、古色、特色”四色资源,在生态调研、文旅探索、数智赋能中书写“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答卷,让青春力量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一、红色传承:感悟初心使命,筑牢精神根基
7月14日,突击队奔赴曲龙村,参观康禾镇第一党支部旧址。在这座红色地标中,队员们聆听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感悟康禾镇的红色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旧址内的实物陈列与生动讲解让大家深刻体悟到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
“传承红色精神是青年的责任,更要让红色成为康禾发展的精神引擎。”立足康禾红色精神的文化底蕴,突击队探索“红色+”融合发展路径——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设计红色研学路线,为乡村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图为曲龙村村委给突击队队员介绍康禾镇的红色文化
二、绿色解码:深植生态根脉,守护康禾底色
7月9日,突击队走进康禾国家森林公园,沉浸式感受自然馈赠。葱郁林海与潺潺溪流勾勒生态康禾轮廓,队员化身“生态调研员”,观察植被分布、记录生物踪迹,从中提炼生态保护要点;与村民促膝长谈收集人文故事,让生态观察与文化感知交融,为“绿色+”发展积累素材。
▲图为突击队走进康禾国家森林公园调研
随后突击队走访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与科教宣传科科长缪海祥深入访谈。缪科长详解分级管理、温泉保护性开发等举措,阐释“生态优先不是放弃发展,而是找到共生路径”。队员明晰康禾“绿色+”逻辑——以“温泉+民宿”“温泉+康养”模式,推动绿色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为生态旅游注入活力。
▲图为突击队走进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调研
三、古色研学:触摸历史脉络,激活文化潜力
7月13日,突击队走进仙坑村,沉浸式探访古色康禾的文化根脉。在八角楼探访中,队员们穿梭于古楼院落,细致了解建筑历史与结构特征,聆听背后的宗族故事与营造智慧。斑驳砖石镌刻着岁月印记,队员们将生态观察与人文感知交织,为“古色+”融合发展积累鲜活素材。
突击队深入挖掘古村遗产价值、讲好历史故事,为乡村文旅注入“文化厚度”,通过打造“古建研学+民俗体验”宣传模式,让游客在游览中对话历史、感知传承,既守护文化根脉,也为“古色+”融合发展凝聚动能。
▲图为突击队走进仙坑村八角楼调研
四、特色深耕:挖掘温泉茶韵,打造产业亮点
(一)泡优质温泉:挖掘温泉产业特色
实践期间,突击队聚焦康禾特色温泉资源多次走访塘角、汤田等多家温泉民宿、度假村,对客流量变化、温泉利用模式、水质现状及保障措施等情况开展调研,探索“温泉+休闲”“温泉+文化体验”差异化发展路径,为产业升级明确方向。
▲图为突击队调研当地温泉资源与产业链
7月14日上午,突击队前往康禾镇卫生院学习调研,叶淑良院长详解康禾温泉的“健康密码”,指出其含偏硅酸、锶等有益矿物质,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等方面有作用,合理利用可提升温泉康养科学性。队员记录相关“指南”,推动“温泉+康养”模式从“体验式”走向“专业化”,成为特色产业升级新切口。
▲图为突击队与康禾镇卫生院叶院长座谈交流会
(二)品贡茶氤氲:体验康禾贡茶制作
7月11日下午,突击队拍摄记录康禾茶从采茶、杀青到揉捻、干燥的传统技艺;次日走进星社村茶园,调研种植规模、生长环境及产业模式,与茶农共探提质增效与品牌打造路径。通过挖掘“特色+温泉”“特色+茶”品牌宣传潜力,助力康禾以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五、数智赋能:镜头记录“四色”,点亮小镇名片
实践期间,突击队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地面跟拍,全景式记录康禾“四色”资源:从红色旧址的庄严肃穆到森林公园的林海苍茫,从八角楼的历史韵味到温泉民宿的氤氲温馨,以独特视角捕捉生态之美、文化之韵。
队员们精心剪辑拍摄素材,融入产业规划、实践纪实、文旅推荐等调研所得的“干货”信息,制作“四色”宣传片与宣传册,为后续当地推广宣传积蓄传播动能。团队同步发布短视频至平台,借力数智化拓宽渠道,让康禾“四色”资源乘数字化东风迈向更广阔天地
▲图为突击队制作的康禾镇“四色”宣传片、宣传册
六、青春作答:锚定“百千万”,书写“四色”新担当
七日行程,“泉心禾力”突击队以脚步丈量康禾,在红色传承中筑牢精神根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在绿色调研中守护生态底色,践行“绿色发展倡导”的新时代理念;在古色探寻中触摸历史脉络,助力“中华文脉传承”;在特色深耕中挖掘产业潜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以数智赋能讲好康禾故事,借数智之力拓宽宣传路径。这是青春与乡土的深度对话,更是“百千万工程”实践的生动缩影——以青年之力,解码康禾“四色”发展密码,让红色传承、生态保护、文化赋能、产业振兴在康禾大地协同推进、焕发活力。
▲图为突击队合照
未来,突击队将持续深耕,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发展建议,让青春智慧赋能康禾“四色”资源融合发展,在“百千万工程”中续写青春赋能乡村的生动篇章!
(通讯员:汪澜 刘嘉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嘉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