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畲族非遗,用外语讲述振兴故事 —— 闽南理工学院学子深入罗源县八井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5 00: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静恩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张鑫梅、陈静恩、林焮焮) 为积极响应 “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号召,进一步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基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闽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译’路生花·红畲相融”乡村振兴实践团于8月14日前往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八井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学习八井拳的拳法特点。林焮焮 供图

从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美丽畲乡,八井村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实践团一行深入走访八井村,系统调研了八井村的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及其独特的畲族民俗文化,重点考察了八井拳、凤凰装、畲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现状。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指导下学习辨识畲药。林焮焮 供图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亲切交流,倾听村民讲述村庄变迁的亲身经历与生活改善的切实感受。从村民朴实的分享中,实践团成员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注入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也更加坚定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建设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松山镇八井村合影留念。林焮焮 供图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团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制作中英双语微视频宣传当地风土人情,为罗源红畲文化搭建国际传播桥梁,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崭新魅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静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