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行天下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以打造龙颈特色文旅IP,推动龙颈镇文旅资源创点成线为主题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实践团合照
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实践团积极响应当地政府需求,推出了名为“IP赋能,智绘龙颈”的实践方案。这一方案以IP为灵魂、路线为血脉、地图为骨架,旨在为龙颈打造的一套自我造血的文旅生态系统,破解当地农文旅资源“碎片化”难题,帮助提升龙颈农文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与龙颈镇政府工作人员座谈,围绕龙颈镇未来文旅发展趋势——红色、古色、绿色、特色四色发展与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政校双方一致认同龙颈旅游资源分散是当地农文旅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实践团成员针对龙颈镇文旅资源“碎片化”问题,提出打造特色IP,设计旅游路线的方案。
图为实践团与龙颈镇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随后,实践团与当地茶产业头部企业尚品德茗的执行董事方兆贤进行深度访谈。针对目前龙颈镇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品牌打造,实践团深挖当地资源禀赋,了解到尚品德茗得益于龙颈镇政府招商引资政策,顺利在龙颈镇建厂,并以茶产业为核心,延伸至民宿、旅游及鸡心黄皮加工,形成了“种植+加工+文旅”的农业综合体。实践团将本次访谈内容融入文旅地图设计,形成一条以采摘休闲为主题的亲子旅游路线,进一步推动龙颈镇农业发展。
“江西景德,清远土碗”,实践团接着实地探访至今有300多年历史龙颈石坎龙窑,赴同心窑旧址参访学习。鸡公碗、梵音杯等龙颈陶瓷产品让实践团了解石坎陶瓷的前世今生,三百年窑火不绝让实践团理解非遗传承的生生不息。实践团从石坎龙窑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刘灶焕师傅的口中得知,石坎龙窑面临人才流失、产品品牌化不足等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石坎龙窑建立同心窑研学基地,进一步推广陶瓷文化,同时正在规划建设“古村窑火•稻香康养”项目,融入本土窑火文化和当代艺术,助力龙颈成为区域文旅新名片。实践团结合石坎龙窑的文化魅力,设计体现龙颈特色的IP形象,扩大龙颈镇的知名度,盘活当地农文旅资源。
图为实践团采访刘灶焕师傅
以特色IP为支点,撬动当地农文旅发展的绊脚石。实践团结合调研内容,设计名为“龙宝”的IP形象。当“龙宝”露出亲和可爱的微笑,石坎龙窑、凤塱古村、中宿居在地图上连成闪耀的脉络,这便是“IP赋能,智绘龙颈”的完整拼图。
图为实践团设计的“龙宝”IP主形象
同时实践团以“龙宝”视角出发,展开龙颈乡村游的新画卷,结合旅游地图设计、特色文创产品开发将龙颈印象呈现在大众面前。未来,随着IP 文创和特色旅游路线上市,希望让龙颈镇形成 “见IP 识龙颈、游动线知龙颈、购文创忆龙颈” 的农文旅生态,让乡村特色产业真正 “活” 起来、“火” 起来。
图为实践团设计的“龙宝”IP形象海报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此次行动让广外学子近距离触摸乡村发展的脉搏,体会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龙颈镇特色旅游方案设计的背后是广外学子五天跋涉五大片区的扎实足迹,是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服务的担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行天下实践团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龙颈镇农文旅发展的新契机,为龙颈镇的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海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