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高慧佳)2025年8 月 10 日,山东科技大学电信学院 “山科青锋・龙山文化寻迹队” 赴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开展 “三下乡” 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进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中国龙山文化黑陶研发中心,通过亲身参与黑陶制作,挖掘龙山文化的深厚价值与丰富内涵,进而学习在生活中传承践行龙山文化的智慧精髓。
黑陶课堂,聆听远古回响
活动伊始,实践队来到黑陶研发中心。队员们聆听指导老师讲述黑陶的千年故事,从其起源追溯至历史演变,并对陈列的黑陶制品进行细致了解。娓娓道来的讲述如穿越时空的隧道,引领队员们与九千年前的先民 “对话”,感受先民的勤劳与聪慧。
图为胡新苗老师为队员介绍黑陶文化
品鉴黑陶瑰宝,感悟匠心传承
在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近距离欣赏黑陶艺术。当被誉为 “九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 的薄如蛋壳的壳黑陶高柄杯映入眼帘时,队员们无不惊叹于古人的精湛技艺。而造型规整古朴的黑陶鬶,以流畅的线条尽显先民的审美意趣。
图为胡新苗老师为队员讲解各类黑陶特点
从“看”到“做”,感受黑陶温度
活动中,黑陶技艺传承匠人现场展示制作工艺:选取质地细腻、粘性强的黄河淤泥,经反复淘洗、沉淀、揉练得到优质陶土;拉坯环节十分考验手感与耐心;高温炭化烧制使陶器呈现乌黑色泽;最后的上色等工序则为黑陶增添光彩。这看似简单的流程,背后是匠人日复一日的坚守,轻松动作的背后是千年积累的智慧。队员们上手尝试拉坯后,才知晓其中的难度,在匠人的指导下渐入佳境,深切体会到传承者的不易与坚守。
图为刘德功馆长指导队员拉坯
溯源历史长河,探寻黑陶演变
实践队还走进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看到历经九千年的各式陶器,队员们感叹先人的智慧,沉浸于龙山文物的艺术之美。参观遗址后,队员们更为黑陶在考古界的地位赞叹。从新石器时代的 “蛋壳黑陶高柄杯”,到明清的实用器皿,再到现代的黑陶文创,一件件展品串联起黑陶技艺的发展轨迹。
图为队员欣赏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陈列的陶器
图为队员欣赏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陈列的陶器
此次活动让队员们收获颇丰。从对黑陶的初步了解,到观赏时的惊叹,再到亲手制作的感悟,大家对黑陶艺术的崇敬感不断升华。龙山黑陶的窑火燃烧了 9000 年,正是无数匠人的坚守传承,才让后人今日仍能见证薄如蛋壳的奇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让新时代大学生与民族精神、文化血脉联系更紧密,也让他们更有动力在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刘德功馆长合照
撰文 | 高慧佳
图片 | 吕源荣 王智广
审核 | 苗喜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慧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