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言寰宇服务队探访双馆,深挖陶瓷文化传承脉络

发布时间:2025-08-15 00: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俊彦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曾俊彦 何欣彤)为进一步完善石湾陶瓷文化纪录片的室内素材,展现陶瓷器物在特定空间语境下的艺术张力,陶言寰宇实践服务队于7月22日再次走进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展系统性的室内拍摄工作。此次拍摄聚焦馆内不同品类陶瓷的陈列场景与细节特征,为纪录片补充了更具空间感与叙事性的视觉素材,助力构建更完整的石湾陶瓷文化影像档案。

当日,队员们携带专业灯光设备与高清相机,针对博物馆室内展陈空间进行了精心布局。不同于7月18日对藏品个体的集中拍摄,本次工作更注重器物与展柜、灯光、背景墙面的融合呈现——从“臼蒼煲行”“金箱行”等传统陶瓷品类的专题展区,到“红釉行”“茶壶行”等按工艺划分的陈列区域,镜头沿着展线缓缓推进,既捕捉到“花盆行”中各式陶盆的古朴造型与釉色层次,也记录下“缸江”“埕行”等大型器物在展厅中的空间占位与视觉冲击力。陶言寰宇实践队在去广东陶瓷博物馆的途中。何欣彤摄

拍摄过程中,队员们特别关注不同品类陶瓷的功能属性与展示逻辑。在“面盆行”展区,通过特写镜头呈现器物边缘的弧度设计与内壁的细腻肌理,搭配展柜灯光下的釉色折射效果,凸显实用与美学的结合;而在“古玩行”区域,镜头则聚焦于器物表面的包浆质感与纹饰细节,试图通过光影对比还原老物件的岁月沉淀。“室内拍摄能让观众感受到陶瓷藏品与展示空间的互动关系,”队员曾俊彦表示,“比如‘电具行’展区的现代陶瓷制品与传统‘生金行’器物的相邻陈列,本身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直观体现。“

此次拍摄还重点记录了博物馆内的场景化展陈——模拟古代陶瓷作坊的复原空间中,散落的“盏碟行”残片与“水铫行”工具构成的生活场景,通过镜头语言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现场,让观众更易理解陶瓷器物与古人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队员们对展牌文字、互动装置等辅助元素也进行了素材采集,为纪录片后期的背景解说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参照。

图为陶言寰宇服务队拍摄陶艺细节。何欣彤摄

目前,团队已将本次室内拍摄素材与前期户外取景内容进行初步整合。石湾陶瓷博物馆的室内藏品影像与大雾岗的古窑遗址、洲尾围的自然环境形成时空对话,进一步强化了“历史-自然-人文”的三维叙事框架。下一步,服务队将结合此次拍摄的细节素材,对纪录片的镜头语言进行优化,力求通过光影艺术让石湾陶瓷的文化内涵得到更生动的诠释。图为陶言寰宇服务队在陶瓷博物馆进行拍摄。何欣彤摄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石湾陶瓷文化的内涵,通过更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素材,打造一部全面展现石湾陶瓷文化魅力的纪录片,让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被更多人知晓与喜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俊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