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苏静怡 张海毅 周文莉)为响应国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践行“教育扶贫、知识兴农”理念,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山湖知行”三下乡实践队在湖头镇山都村圆满完成21天支教活动。此次实践以“聚焦教育初心,照亮求知之路”为主题,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精细化人文关怀,为当地儿童搭建起集知识学习、文化浸润与成长陪伴于一体的平台,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年智慧与实践动能。
7月3日的开营仪式上,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黄成茂寄语队员,强调青年学子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能力,让学术扎根乡村,以青春力量推动湖头镇教育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他还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讲授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政课,鼓励孩子们在支教中收获成长。
图为黄成茂书记为本次实践活动支教致辞 高博雯/图
本次支教活动中,实践队围绕“兼顾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承,培养探索欲与科学求知精神”的原则,尤其注重基础知识与兴趣引导的结合,明确以特色教学、科学素养、文化传承为三大核心板块,涵盖10类课程与3项主题活动,为支教工作划定清晰路径,开设“历史情景剧”“音乐之声”“乐学英语”“急救安全”“科学启蒙课程”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形成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教学体系。
历史课以山都村盛产的荔枝为切入点,讲述唐朝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从家乡的果实延伸到千年前的历史画卷,让抽象的时光变得可触可感;英语课摒弃枯燥的单词背诵,通过“动物名称接龙”“简单对话情景剧”等游戏,结合孩子们日常接触的事物搭建语言桥梁。
科学启蒙课程以趣味探究为核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互动环节。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等简易实验演示,引导孩子们从最初的“看热闹”转变为主动“探门道”,鼓励孩子们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在一次次尝试中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精神,让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趣味体验中悄然扎根。
传统文化传承课程则以“浸润式体验”为特色,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太极课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将“云手”“野马分鬃”等经典招式简化为生动的动作游戏,让孩子们在模仿与欢笑中感受呼吸吐纳的节奏,领会中华武术“刚柔并济”的特质;中国结课程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样式,志愿者一边示范红绳的穿梭缠绕,一边讲述“团圆”“祈福”的文化内涵,当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中的红线渐渐凝结成精巧的结饰时,不仅掌握了编织技巧,更读懂了“一根绳结万千意”的传统密码。
图为实践队员给小朋友们展示科学小实验 高达裕/图
这些课程通过互动教学,既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技能,更让科学精神扎根心田、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实现了支教中知识传递与精神培育的双重成效。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小朋友们打太极 苏静怡/图
花开方远,支教情长。活动尾声,实践队在仙都小学举办支教成果展示暨欢送会。孩子们登台展示科学实验探究、太极招式演练、中国结编织等学习成果;实践队员合唱《我们的明天》传递对孩子们的美好期许。歌声交织中,质朴的情感浸润全场,为此次支教画上温暖句点。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实践队指导老师时卫平在总结时坦言,这场“三下乡”活动既是一次扎根基层的实践教育,更是青年用行动践行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一代代青年扎根田野的接力。”时卫平表示,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关注当地教育需求,通过深化支教模式、对接优质资源等方式延续帮扶,让这份跨越山海的热忱化作持久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更坚实的青春足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时卫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