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5日,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社会实践队前往武夷山市,开展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用脚步丈量茶乡,用心感悟茶文化、茶科技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以青春热情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
绿色密码:走进燕子窠生态茶园
在首站燕子窠生态茶园,实践队成员实地调研“茶豆间种”生态模式,学习如何在茶树种植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守护生态环境。成员们认真记录技术要点,与技术人员深入探讨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在三茶统筹展示馆,大家通过影像、模型与实物,系统理解“文化赋魂、产业赋能、科技助力”的融合发展理念,深刻体会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绿色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三茶统筹展示馆参观学习
千年文脉:武夷精舍里的文化体验
7月25日上午,实践队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的武夷精舍,向游客发放科普手册,宣传燕子窠生态模式,并耐心收集游客对茶旅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交流,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服务地方发展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武夷精舍向工作人员讲解燕子窠生态模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天游峰山脚下分发传单,宣传燕子窠模式
匠心茶艺:茶厂里的汗水与成长
7月25日下午,实践队走进赋韵岩茶厂,沉浸式感受茶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茶厂负责人现场演示摇青、杀青、烘焙等传统工艺,队员们轮流上手体验,感受茶叶在竹筛中碰撞发酵的奥妙。品鉴环节中,正山小种的松烟香、肉桂的辛锐桂皮味、水仙的兰底幽韵,让成员们惊叹于武夷茶的多样风味。随后,队员们戴上斗笠、背上茶篓走进茶园,亲手采摘“一芽两叶”的茶青。短短数小时的劳作,让大家深刻理解“茶香背后是茶农的辛勤与坚守”。
▲图为赋韵茶厂负责人向实践队成员讲解演示摇青、杀青、烘焙等传统工艺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戴上斗笠、背上茶篓走进茶园,亲手采摘茶青
两天的行程,实践队成员从课堂里的学习者变成了田野间的记录者、文化的传播者、产业的体验者。大家一致认为,青年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走进田野、贴近泥土的勇气与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成员们对“三茶统筹”理念的理解,更在亲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激发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与行动力。福建农林大学青年学子将继续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贡献农林智慧,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通讯员 洪杉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清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