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李淑芳、陈冬琪、吴敏荧)在惠东县平海镇阳光明媚幼儿园,惠东“鲤”想队带着事先准备好的“纸鲤鱼”走进校园,用生动的故事和趣味手工,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舞鲤鱼”非遗文化的魅力。一场充满童趣与创意的“非遗”传承之旅,就此展开。
惠东“鲤”想队带着“纸鲤鱼”来啦!队员们手舞足蹈讲着“舞鲤鱼”的奇妙故事,小朋友们听得眼睛亮晶晶。随后,彩纸翻飞、形状粘贴,萌娃们变身小小手艺人,不一会儿,胖乎乎的小鲤鱼就“游”了出来!最后,举着“舞鲤鱼”道具的小可爱们蹦蹦跳跳,把“非遗”“舞鲤鱼”的欢乐舞成了幼儿园里最灿烂的风景!
▲惠东“鲤”想队在惠东县平海镇阳光明媚幼儿园前合影
1、“鲤”秘大揭秘
在惠东县平海镇阳光明媚幼儿园里,惠东“鲤”想队的柯基老师和喵喵老师化身“鲤”趣使者,带着孩子们穿越百年,揭开“舞鲤鱼”的神秘面纱。从古老传说到AI技术赋能下的创意新生,老师们生动讲述“非遗”“舞鲤鱼”技艺的传承密码,点燃孩子们心中守护文化瑰宝、让“舞鲤鱼”跃向未来的小火苗。
▲队员们讲解“舞鲤鱼”的相关知识
柯基老师和喵喵老师通过AI技术赋予“鲤鲤”和“想想”生动表情与灵动动作,以软糯童音讲述“舞鲤鱼”的感人起源与美好意义。借助动态特效,古老节庆场景仿佛跃然眼前,让“非遗”文化的美好寓意,通过趣味形式鲜活呈现。
▲团队制作的“鲤鲤”和“想想”的讲解视频
“鲤鲤”的讲述展示如下:“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知道平海‘舞鲤鱼’吗?平海‘舞鲤鱼’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天地大旱,鲤鱼带领平海人民找到水源。人们为了纪念这条鲤鱼,创作了‘舞鲤鱼’,将其视为吉祥丰收的象征。现在已经成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纸“鲤”手中生
▲队员指导小朋友们完成“舞鲤鱼”的拼图和绘画
团队成员为小朋友准备了纸质版“舞鲤鱼”的相关材料,包括白色卡纸、各色“舞鲤鱼”的鱼尾、鱼头、鱼眼、鱼鳍等八个小部件,有序发给小朋友。
手工环节,队员们迅速分散到小朋友身边,指导“舞鲤鱼”的道具摆放和帮忙粘贴,给予小朋友们真诚的鼓励。在一双双小手下,彩纸渐渐有了鱼的模样。遇到犯难的“小工匠”,队员立刻递上鼓励的眼神,手把手调整细节。当教室里终于“游”满形态各异的“鲤鱼”道具,孩子们的欢呼与队员们欣慰的笑容,交织成温暖无比的画面。
▲队员指导小朋友们完成“舞鲤鱼”的拼图和绘画
手工桌上彩纸纷飞,指导声与欢笑声交织。小朋友们或专注粘贴,或举着半成品求助。转眼,教室桌面上铺满色彩斑斓的“舞鲤鱼”,歪扭的线条、大胆的配色,每幅作品都藏着童真的奇思妙想。
▲队员和小朋友们展示成果
3、萌“鲤”欢乐舞
随着欢快的锣声响起,阳光明媚幼儿园的小舞台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小朋友们化身灵动的“小鱼”,高举着“舞鲤鱼”道具,进行精彩的表演。有的小朋友踮着脚尖,模仿鲤鱼摆尾,可爱的鲤鱼道具随着步伐左右摇晃;有的双手高举鲤鱼道具,仿佛鱼儿在水中嬉戏。虽然动作还略显稚嫩,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用最纯真的热情诠释着“舞鲤鱼”的魅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小朋友们表演“舞鲤鱼”
4、心暖忆“鲤”痕
“今天,我看到了你们的‘舞鲤鱼’纸质道具的展示,以及带我们幼儿园孩子做的一个手工,发现我们的孩子对于你们的这个设计特别地喜欢。我觉得你们也是特别棒,我代表员工特别地欢迎你们的到来。希望你们接下来能够二次来给我们的小朋友们授课,向他们宣传更多的惠州市‘非遗’文化。”——阳光明媚幼儿园园长
今天我们携着精心制作的PPT与手工制品,走进惠东县平海镇阳光明媚幼儿园,开启“舞鲤鱼”“非遗”进校园之旅。小老师们以生动语言、多元形式讲述历史,展示我们精心设计的“舞鲤鱼”IP形象,手工环节里孩子们奇思妙想,为“舞鲤鱼”作品添上绚烂的水文化元素。通过此次“舞鲤鱼”“非遗”进校园活动,我们看见“舞鲤鱼”“非遗”传承的星火,正熠熠生辉!——团队队长彭朝霞
活动结语
惠东“鲤”想队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手工和生动表演中感受“舞鲤鱼”文化的魅力。这场充满童趣的非遗传承之旅,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为“舞鲤鱼”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惠东“鲤”想队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撰文|陈冬琪、吴敏荧
图片|侯埌焜
一审|李淑芳
二审|彭朝霞
三审|包国滔、穆静
换结果区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汶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