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洪子悦)当全景相机的光束掠过清代雕花窗棂,当镜头精准捕捉非遗传承人扎制花灯的指尖技艺,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数创智影”实践团在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的7天社会实践,以数字科技为媒,开启了一场与百年古建的深度对话。他们聚焦国家级文保单位鹤湖围及当地丰富非遗,系统性地构建了珍贵的“古建数字档案”,为永汉文脉的传承与焕新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图为“数创智影”实践团与永汉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合影
一、 校地协同定方向,数字焕新有根基
实践伊始,团队便与永汉镇政府达成深度合作,确立了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活化古建筑、探索年轻化表达的核心目标。在当地政府的有力协调下,团队迅速锁定以承载客家人千年记忆的国家级文保单位——鹤湖围作为首要实践对象,为后续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成果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政校紧密协作的模式,本身即一项重要的实践成果。
▲图为实践团师生同永汉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展开交流座谈
二、 三维档案立核心,鹤湖围屋获“数生”
团队的核心攻坚成果是为鹤湖围构建了一套高精度、多维度的数字档案。成员们分工协作:运用专业摄影设备,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古围屋的整体风貌、环境布局及梁柱雕饰等精细构件,积累海量高清影像数据;引入3D建模技术,成功构建出可分析、可虚拟展示的三维模型,永久留存建筑的“形”;同时,深入村落寻访长者,悉心收集与围屋相关的口述历史、生活轶事与情感记忆,形成数字化文本与音像资料,深度挖掘并保存了文化的“魂”。影像、模型与口述史共同构成了鹤湖围独一无二的“三维数字资产库”,为未来的研究、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核心数据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鹤湖围村民交流,了解当地古建筑历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根据鹤湖围进行3D建模
三、 非遗技艺全记录,影像志存文化根
实践团继续向永汉周边村落深入,以捕捉这座小镇更立体的文化纹理。在虎头坪,省级非遗“虎头花灯”成为焦点:传承人何廖福师傅把大家带进葱郁竹林,示范如何辨竹、择竹、伐竹;随后成员们围坐一旁,用镜头定格竹篾扎骨、绵纸糊面的微妙瞬间。这些珍贵瞬间共同汇聚成一部鲜活生动的地方文化影像志,为乡村记忆与文化形态留存下动态的数字存证。
▲图为实践团成为对虎头花灯制作流程进行拍摄
四、 烟火素材凝温度,古今对话更可亲
为使古建传承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团队深入永汉镇声名远扬的增龙路“猫街”,全力打造丰富的“市井烟火数字素材库”。他们记录特色肠粉店清晨氤氲的热气与娴熟手艺,捕捉小镇晨间活力;邀请当地居民和商户用乡音录制“永汉欢迎您”的暖心邀约;收录华灯初上时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街区夜景。这些饱含人情味与地域特色的声音和影像,将成为后续制作永汉宣传视频等作品的核心资源,让永汉的历史文化更加立体、可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用相机捕捉增龙路夜景
短短七日,“数创智影”实践团高效搜集了包括三维模型、高清影像库、口述史记录以及市井生活素材在内的一系列具体、可用的数字化素材。这些素材不仅是为永汉文化遗产建立的永久性数字备份,更构建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科技桥梁。广财青年以专业智慧与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的担当,为古老文脉在数字时代的焕新传承,贡献了充满活力的“青春方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洪子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