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激活场地,创意点亮乡村——实践团队聚焦业态布局与空间构建

发布时间:2025-08-14 23: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施虹宇 胡家梦 陈翔   阅读 5.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2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迎来在景溪村下阴山实践的第三天,正式开启以“场地活化+业态策划”为核心的集中设计阶段。基于前两日的实地踏勘与多维调研成果,团队立足“以竹代塑”国家战略,形成了一套兼具在地性、复合性与可持续性的场地改造初步方案,力求以创意规划设计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前期调研中,团队深入剖析了景溪村在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入设计阶段后,团队以“生态优先、文化引领、功能复合”为指导理念,尝试通过专业设计为乡村绘制新图景,并提出多项可行性方案。

设计工作分为方案研讨、分组深化与阶段汇报三个环节。上午,团队集中开展头脑风暴,从乡村文脉、生态场景和功能复合等维度对调研成果进行系统整理与主题凝练,最终确立以“一屋一院一竹林”为空间逻辑构架,打造“研学教育—竹创工坊—竹憩驿站”三位一体的业态布局策略:以研学推动知识传承,以工坊激活竹产业,以驿站延伸休闲场景,构建教育、生产与休憩融合发展的村落生活空间原型。

▲图为项目设计方案

在主屋设计上,团队提出“可变空间”概念,采用可拉合式隔断与移动展台,实现研学课堂与手工展厅的灵活切换;庭院被定位为“共富集市”快闪平台,用于展示村民手作、以竹代塑产品及本地农产;后院则依托竹林环境打造五感疗愈空间与茶饮阅读角,营造林下微度假体验区。

设计方案还特别强调“淡旺季联动运营”机制与“村民参与共建”路径。团队引入季节性研学课程、快闪展销及节气节庆活动,确保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与地方性。同时,规划“留筠·竹生”品牌视觉系统与线上预约小程序界面,推动设计成果与传播路径的同步落地。

本次设计成果聚焦“以竹代塑”示范村建设与乡村闲置空间活化利用,旨在通过创意性规划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景溪村打造“以竹代塑”国家战略的在地样板,为乡村注入青年智慧与生态创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虹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