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言寰宇服务队走进南风古灶,捕捉陶瓷文化活态传承现场

发布时间:2025-08-14 22: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俊彦 何欣彤   阅读 8.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曾俊彦、何欣彤)为探寻石湾陶瓷文化在生产场景中的原生形态,记录传统窑火的当代温度,陶言寰宇实践服务队于7月23日前往南风古灶开展深度拍摄工作。此次聚焦这座延续数百年窑火的陶瓷圣地,通过镜头捕捉龙窑结构、柴烧技艺与匠人劳作的生动场景,为纪录片注入“火与土”交融的鲜活气息,进一步丰富石湾陶瓷文化的传承叙事。

当日清晨,队员们携带长焦镜头与录音设备抵达南风古灶。这座始建于明代的龙窑依山而建,窑体蜿蜒如卧龙,砖红色的窑壁在晨光中泛着岁月打磨的温润光泽。队员们首先对龙窑的整体结构进行拍摄,从窑头的点火口到窑尾的烟囱,镜头沿着窑身缓缓移动,记录下拱券式窑门、分层投柴口等独特构造,以及窑壁上因常年高温而形成的斑驳釉痕。“这些痕迹是数百年窑火燃烧的见证,”队员何欣彤感慨道,“通过慢镜头捕捉阳光穿过窑口的光影变化,仿佛能看到历代陶工在此忙碌的身影与窑火跳动的残影。”

图为南风古灶陶瓷。曾俊彦摄   拍摄过程中,团队重点记录了柴烧陶瓷的传统工序。在窑旁的作坊内,陶艺师傅正将素坯装入匣钵,动作娴熟地码放至窑床。队员们用特写镜头捕捉师傅手部的细节——指腹因常年接触陶土而留下的细密纹路,摆放坯体时精准控制力度的肌肉线条,以及面对高温窑壁时专注的神情。“与博物馆的静态藏品不同,这里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正在发生’的生命力,”学生导演曾俊彦说道,“我们特意采用手持跟拍的方式,让观众能感受到柴烧过程中的节奏与张力。”

午后,窑火渐旺,烟从龙窑顶部的烟囱袅袅升起。队员们守候在窑边,用延时摄影记录窑口火光的明暗变化,同时收录柴火燃烧的噼啪声、陶工的吆喝声与风穿过窑体的自然声响。这些视听素材将为纪录片增添沉浸式的现场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热气蒸腾的烧窑现场。

图为南风古灶标志性牌匾。曾俊彦摄

此外,团队还对南风古灶周边的陶瓷生态进行了延伸拍摄。古窑旁的老作坊里,几位老手艺人正用传统工具修整陶坯,木转盘转动的吱呀声与刻刀雕琢的沙沙声交织成独特的“陶瓷交响曲”;巷弄间散落的陶片、晾晒的匣钵,以及墙上“灶古风南”的题字,都成为镜头下展现石湾陶瓷生活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图为南风古灶周边陶瓷老作坊。曾俊彦摄  目前,7月23日的拍摄素材已与前期博物馆藏品、美陶馆访谈内容完成初步整合。南风古灶的龙窑烟火与广东陶瓷博物馆的历史藏品形成“生产现场”与“成果展示”的呼应,而匠人劳作的真实场景则为纪录片的人文叙事增添了厚重的生活质感。下一步,团队将结合这些素材,深入挖掘“窑火不灭”背后的传承智慧,让石湾陶瓷文化在影像中绽放更持久的生命力。

图为陶言寰宇团队在潘超安大师工作室合照留恋。摄曾俊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俊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