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郭晨阳,陈子怡)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水寻踪”实践队前往“模型黄河”基地,在专业人员的带队讲解下开展“水润中国”专题实践活动,探寻科技赋能黄河治理的智慧密码。
图为实践队在“模型黄河”基地入口合影
宏观布局:流域全貌模型——缩微山河,尽览脉络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首先来到流域全貌模型展区。眼前按比例缩微的黄河流域立体模型,清晰呈现了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地形地貌、河道走向及水利工程分布。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到模型通过精准复刻流域特征,为研究黄河水沙运动、防洪调度等提供了重要实验平台,深刻体会到“模型是研究黄河的重要手段”这一实践理念。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流域全貌模型
微观解析:河道演变模型——细究水沙,破解难题
随着讲解深入,实践队驻足于河道演变动态模型前。讲解员详细演示了不同水文条件下黄河泥沙淤积、河道摆动的模拟过程,队员们直观看到了“地上悬河”形成的机理及治理难点。这些模型实验数据,正是支撑黄河调水调沙、河道整治等工程决策的科学依据,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科技在破解黄河治理“世界性难题”中的关键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河道演变模型
工程模拟:枢纽调度模型——智控水流,安澜惠民
最后,实践队参观了水利枢纽调度模型展区。小浪底、三门峡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动态模拟系统,生动展现了水库联合调度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的综合效益。讲解员介绍,这些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运算,可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工程运行状态,为优化调度方案提供了精准支撑,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是保障黄河安澜的核心支撑”。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水利枢纽调度模型
此次“模型黄河”之行,在专业讲解的加持下,队员们通过流域全貌、河道演变、枢纽调度等多类模型,系统了解了现代科技在黄河治理中“宏观规划、微观解析、工程优化”的应用逻辑。模型虽小,却清晰揭示了“科技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科学治水理念。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学到了黄河治理的科技知识,更深刻理解了“实践出真知,科技解难题”的道理。大家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把对黄河治理的思考转化为学习动力,为守护母亲河、建设智慧黄河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