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热情。2025年7月6日,一支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组成的“彩绘浙江”实践团,肩负着用艺术点亮乡村的使命,抵达杭州市钱塘区义蓬街道火星村,开启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彩绘实践活动。他们期望以青春的画笔,为这片土地描绘新的色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图为“彩绘浙江”实践团开工合照
火星村,一个在“美丽城镇”建设中不断寻求突破的村落。
图为火星村文化礼堂
此次与“彩绘浙江”实践团携手,旨在通过墙绘艺术,挖掘并传递乡村独特的文化价值,增强村民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并探索如何将当地特色农产品(如蓝莓)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乡村文化IP,为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7月6日至13日,实践团的成员们将汗水与才情挥洒在火星村的土地上。活动伊始,团队便对火星村蓝莓采摘园细致勘查,在不断地修改中打磨出最能体现火星村特色的彩绘方案。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连绵的阴雨给户外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雨水浇不灭创作的热情,队员们在细雨中坚持勾勒、上色,用坚韧与执着,让一幅幅生动的画作在墙壁上悄然绽放,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巧思。
图为“彩绘浙江”实践团成员墙绘过程
其中,一幅名为《欢迎来到火星》的标志性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幅画位于火星村入口处的显著位置,以明快的橙色和黄色为主色调,搭配可爱的卡通形象——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狗,它们似乎正热情地向访客招手。画面中央,醒目的“火星”两个大字与英文“welcome to huoxing”相映成趣,洋溢着浓厚的欢迎氛围。这幅作品不仅是火星村对外的一张“名片”,更是实践团成员们用心感受当地风情、用创意传递温暖的最佳写照。
图为“彩绘浙江”实践团墙绘作品之一
艺术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为了使彩绘作品真正“接地气”,实践团成员们还化身“调研员”,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与村民进行深入交流。他们倾听老一辈讲述村庄的变迁史,也与年轻一代探讨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宝贵的互动,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艺术并非空中楼阁,当它与本土文化、与居民情感深度融合时,才能真正成为凝聚社区、促进发展的温暖力量。
图为“彩绘浙江”实践团成员对火星村村民进行采访
一周的时光,在画笔与墙面的摩擦声中悄然流逝,短暂却无比丰盈。这段经历,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都烙下了深深的感动与蜕变。“当看到村民们在我们亲手绘制的‘我在火星很想你’路标前驻足、微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所有的辛劳与疲惫都化作了最甘甜的慰藉。”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团成员最真挚的收获——大家的创作,已不再是冰冷的颜料与线条,而是融入了乡村生活、触动了人们心弦的温暖风景。
此次“彩绘浙江”实践团的活动意义远不止于为火星村增添了一抹亮色,它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青春智慧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赤诚与担当。实践团的每一名成员都用行动有力地证明,青年不仅是未来的希望,更是当下的建设者。
对于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而言,这段在火星村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的夏日记忆,已化作一枚永不褪色的青春勋章。它将时刻提醒着他们,曾用画笔点亮过一个村庄的夏天,并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继续怀揣梦想,步履不停,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晓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