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 (通讯员 王亦菲 罗西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追寻红色足迹,厚植家国情怀,7月29日至8月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AI领航”实践队开展“重走雷锋路,青春报国行”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先后走进抚顺煤矿博物馆、雷锋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等地,通过沉浸式学习感悟雷锋精神谱系,筑牢科技报国理想信念。
走进工业记忆,淬炼报国匠心
在抚顺煤矿博物馆,实践队员通过翔实的展板、历史文献与照片,深入了解了抚顺这座“煤都”的百年发展历程。队员们重点学习了在技术封锁时期革新工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奉献的矿工群体的劳动事迹,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馆内陈列的抚顺特有煤精雕刻品与内含远古动植物的虫珀,也展现了自然资源的独特价值与传统工艺的精湛。
图为实践队员在抚顺煤矿博物馆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在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抚顺石化工业展览馆,实践队员深入探访了这座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的发展历程。展馆记载着抚顺石化工业从艰苦创业到科技腾飞的奋斗史诗,生动呈现一代代石化人攻坚克难、薪火相传的实干足迹。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强国的脊梁,不仅屹立于实验室的尖端突破,更铸就在生产一线劳动者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中。这份工业重镇的厚重积淀,深化了人工智能学子对“科技报国”使命的认知,激励他们将算法智慧熔铸于国家需求,为技术创新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在抚顺石化工业展览馆
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时代担当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实践队员们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重温了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馆内陈列的雷锋生前用品和事迹资料,生动诠释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纪念馆浓厚的红色氛围,让队员们深受教育,真切体会到了雷锋平凡人生中所蕴含的伟大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雷锋纪念馆
在辽宁雷锋干部学院,队员们通过专题学习、沉浸式体验等方式,系统研习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传承路径。大家深刻理解了“螺丝钉精神”的本质,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使其成为行动自觉。在庄重的雷锋“入列式”活动中,队员们深受触动,纷纷表达了要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青春奋斗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在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雷锋”入列式“活动
实践队还实地参观了抚顺市采煤沉陷避险搬迁安置小区——东华园社区,调研新时代社区治理与民生改善成果。多年来社区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居环境等方面逐步实现全面提升。东华园的变迁,是党和政府心系人民、改善民生的生动缩影,也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鲜活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立足专业所学,探索技术创新、服务社会、造福基层的路径,让雷锋精神在科技服务中绽放时代光芒。
图为实践队员在东华园社区
铭记历史苦难,体悟人道光辉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实践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一堂深刻的历史教育课。在这处保存完好的特殊历史纪念地,队员们通过参观监舍等原状陈列设施,直观感受到历史的现场感。墙上的痕迹与展出的认罪书等实物史料,真实记录了战犯思想改造的具体过程。
图为实践队员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
在讲解员详细介绍下,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处理日本战犯时,秉持“改造为主”的人道主义原则。通过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中方致力于促使战犯认罪悔过,而非简单施行惩罚。这一独特实践,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与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智慧与担当的体现。队员们由此深刻体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重要意义。这段特殊的历史,为实践队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深化了青年学子对和平、正义及人道主义价值的理解。
探访启运之地,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队赴新宾满族自治县,溯源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赫图阿拉城。 队员们通过体验满族传统饮食“八碟八碗”、沉浸式观看“努尔哈赤登基大典”历史演绎,切身感受了浓郁的满族风情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讲解员带领下,队员们实地调研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地、汗王寝宫等重要历史遗迹,系统了解了满族从部落兴起至建立政权的历史脉络。
图为实践队员在赫图阿拉城合影
此次探访,既是历史文化溯源之旅,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课堂。 队员们通过现场学习,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与使命感,有力筑牢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根基。
青春手记
王亦菲:”通过此次实践,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为真切的体会。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展馆的照片与实物中,更融入百姓生活的点滴细节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始终如一的坚持与担当。作为新时代西电青年,我们要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在平凡中践行初心,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罗西洋:”行走抚顺工业长廊,从煤矿博物馆到石化工业展览馆,触摸到的是一部淬火重生的转型史诗。这座老工业基地用百年奋斗诠释:真正的创新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大地。东华园社区的笑脸更昭示:转型的时代意义是人民福祉。作为智能学子,我愿为工业生产贡献AI智慧,让老工业基地的奋斗基因在数字时代续写新篇。“
结语
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深入探访红色地标、工业遗址与历史文化遗迹,系统了解了抚顺的红色基因与工业发展脉络,在实地调研中深化了对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精神传承的认知。 雷锋精神的深刻感召,激励着队员们在工业记忆中学思践悟、在历史回望中汲取力量、在文化寻根中厚植情怀。 这场“重走雷锋路,青春报国行”之旅,既是一次生动丰富的实践锻炼,更是一堂入脑入心的沉浸式“思政大课”。 队员们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自觉将雷锋精神内化为成长动力、把实践所得转化为专业报国能力,立志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西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