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沈金昀 苏昕 许荞源 吴澄炀 江文欣 蒋修齐)2025年7月5日至7月18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阳青溪学园赴温州市洞头区“文化之光”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洞头区南塘小学,开展了为期14天的公益夏令营活动。实践团双线并进:课堂上,紧扣“文化育人”主线,立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精心设计了涵盖乡土文化、科学探索、艺术体验、体育素养等多元课程体系,为当地儿童打造一场兼具知识性、文化性与趣味性的成长之旅,厚植乡土情怀,夯实未来人才基础;课堂之余,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围绕“拔尖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协同”主题展开密集调研,走访产业领军者与跨界校友,探索校地协同育人与产学研转化的创新路径,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人才反哺区域贡献青年智慧。
知行洞头:多元课程探索乡土育人新路径
本次夏令营构建了“综合必修课+科普美育课+个性活动课”的三层课程体系,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同时,促进当地学生进一步认识乡土文化,厚植乡土情怀,助推当地教育创新发展。
根植乡土,心系未来。“海韵洞头——我是家乡设计师”课程以洞头非遗文化为基石,引导学生通过在地研学等方式深度研习贝雕技艺与海洋生态。学生将废弃贝壳转化为乡土文化载体,并在海洋生物绘本创作、家乡主题海报设计中,实现从文化认知到创意表达的跨越,提升了文化认同感与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团积极参与浙江省大学生环保科普行活动,开设“科学家看世界:生活中的科学”科普课程,带领孩子们探寻海洋核污染的危害,学习如何利用简易材料过滤污水;组建“环保特遣队”,开展垃圾分类竞赛与旧物改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实验中点燃科学探索热情、筑牢家乡环保责任意识。
图为学生完成贝壳彩绘后的集体展示。陈昕慧 供图
字载春秋,艺览西东。课程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更以“古艺新解”点燃好奇心,让孩子们以主动之姿探索大千世界,提高其人文素养。“巧手穿梭:手工工艺探秘”课程引领学生体验细纹刻纸等非遗技艺,在指尖传承中感知中国手工艺的匠心智慧;“民族传统文化鉴赏”则带领孩子们探秘中华,深入领略汉字、传统节日等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衍纸艺术”课程则让孩子们领略到欧洲古典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既筑牢本土文化自信,亦领略世界艺术魅力,实现多元文化素养的共生共长。
图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手工制作。郑旭洁 供图
潮涌瓯越:资源织网架通人才成长桥
与夏令营的实践并行,实践团聚焦于“人才、区域双向赋能”的重要命题,开展系列调研。立足于“探索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资源、平台、通道和机制”的基点,本次调研以地方产业领军者与跨界创新校友为双主线展开,既深入对话扎根区域的产业领航者,又紧密联结跨界创新的校友群体。实践团成员走进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地方研究院、人社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地方校友会分会等社会团体,共走访5位地方产业领军者、9位跨界创新校友,开展5场专题座谈,通过双线并行、双向联动,深入挖掘拔尖人才成长的沃土,致力于从全链路破解拔尖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脱节、资源整合不足、机制不畅等痛点问题,推动校地协同与产教融合。
精神传承,蓝海扬帆。在洞头这片热土上,红色基因与创新实践正偕同产业领航者共谱新时代篇章。
实践团走进海霞村,探访“红色+文旅+产业”的乡村振兴模式,并与女子民兵战士们深入交流,为当地产业发展与文脉传承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近年来,海霞村积极推动红色剧本杀、军事文化园等创新项目落地,让红色历史焕发新活力;协调完成40余户搬迁工程,将红色担当融入民生改善。“爱岛尚武 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在今天书写出一幅巾帼力量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海霞女子民兵连开展调研。郑旭洁 供图
在实业精进的征程上,实践团走访多家洞头地方特色产业,探究“共富航班”下的新时代业态布局。十年深耕生蚝养殖的海洋职业者柯友法,在老年医疗赛道突围的德宁医药经理丁敏,以及推动‘声波牧场’科技赋能的黄鱼岛海洋渔业集团董事长石福明。他们以坚守诠释匠心,以创新驱动发展,展现了洞头产业发展的活力与韧性。
政策扬帆,精神领航,创新破浪——洞头以精神传承为根基,以机制突破为动力,在守正创新中书写着人才成长的时代答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黄鱼岛时观看相关资料。陈昕慧 供图
探路破壁,新域赋能。循着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号角,实践团在温州这片创新热土上,与政府部门展开座谈交流,走访叶选杰、林伟明等躬身践行的校友,在他们的跨界实践中探寻拔尖人才创新之路。
实践团积极与温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科学技术局开展座谈交流,就技术经理人短缺、校企需求错位、研究院造血能力不足等系统性瓶颈深入探讨。在明确政企需求与服务的基础上,实践团提出人才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突破、载体升级计划三大举措,助力智能制造产业赋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温州市人社局、科技局座谈。任泓宇 供图
此外,在产业转型赛道,实践团积极汲取校友资源,感悟“求是”精神。怡联科技董事长胡亮错位破局,深度挖掘自身品牌与平台的适配性,造就怡联的差异化制胜之道;温州声策科技博士后叶选杰以扎实工科根基切入生物医学交叉领域,深耕轻量化医疗设备研发,印证了交叉学科在解决临床难题上的独特效能,彰显响应国家创新战略的科研自觉。产业升级的密码,藏在对跨界资源的整合与时代需求的精准把握中。而校友们也以亲身经历为实践团成员拨开迷雾、指点迷津,让成员们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叶选杰博士后交流讨论。廖雨晗 供图
在14天的深耕实践中,浙江大学赴温州洞头“文化之光”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双线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向下扎根,用多元课程探索乡土育人新方法;向上生长,从培养端、成果端、需求端、服务端、平台端多维度摸索产学研融合新通道,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洞头教育发展,以教育资源盘活乡土文化,以乡土文化滋养乡村教育;推动“浙大系”人才地图落地,让青年智慧对接产业痛点,成长为可堪大用的创新人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的集体合照。沈金昀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金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