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杨学兵)7月13日至24日,沙枣繁星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红寺堡区罗山社区,为当地学生提供主题素质课、兴趣拓展课,并穿插联谊会、运动会等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暑期学习生活,提供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在学生们的心中。
齐心协力做准备,因材施教润无声
活动筹备期间,实践团与红寺堡区团委紧密联动,依托罗山社区图书室、会议室以及活动室开展活动,并通过社区招募学生,备齐刺绣、漆扇、机器人等课程物资,提前布置好场地。为提升教学质量,实践团确定夏令营学生名单,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团员进行分组班教学。为进一步增强团队成员的授课经验和能力,团队成员每日课程结束后,及时对当日课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对第二天课程提前进行试讲,持续调整授课节奏与内容,优化表达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确保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课程。
(图1 团队成员合影)
智启未来探科技,巧手织就同心结
实践团将科技与传统文化课程融入夏令营,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元的体验。7月18日科技主题日,团队成员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技探索之旅:走进AI世界解锁智能奥秘,通过AI绘制职业证件照启蒙职业认知,学习二进制感受代码奇妙,动手搭建创意机器人。7月23日文化主题日,大家走进文化殿堂,以文化为纽带搭建民族团结实践课堂,不同民族的学生沉浸式体验红寺堡当地文化、吴忠早茶以及簪花、漆扇、油纸伞等多民族非遗文化,让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民族团结种子自然生根发芽。
(图2 团队成员在讲授AI课程)
(图3 夏令营学生制作刺绣作品)
赛场共跳协作舞 走巷入户听心音
7月19日,夏令营趣味运动会如期举行。实践团成员精心设计融入各民族元素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凝聚团结力量,在挑战中收获自信。这场运动会以简单规则与无限创意为特色,让学生回归运动本真,在奔跑跳跃与协作互助中结下深厚友谊,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深化。当日,实践团成员还走访部分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与在家表现,收集对夏令营的反馈。
(图4 学生参加趣味运动会)
(图5 团队成员家庭走访)
走访实践增见识,移民文化诉风采
7月25日,在红寺堡区团委的组织下,实践团走进红寺堡当地东方裕兴酒庄与移民文化遗址。酒庄内,古老的发酵技术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诉说着民族智慧的结晶。移民文化旧址中,斑驳的墙面、密布的院落、阴暗的窑洞,镌刻着红寺堡生态扶贫移民的辉煌巨变。从酒庄的匠心工艺到移民旧址的历史沉淀,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深厚底蕴。
研学结束后,团队以短视频的方式,向公众展示红寺堡地区的独特文化,吸引不同人群了解红寺堡,走进红寺堡,为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图6 实践团成员在红寺堡移民文化旧址研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下乡活动的欢笑、努力、汗水,都历历在目。基层的环境是艰苦的,可是每一位成员都不曾喊过累,在这十几天时间里,团队成员互相鼓励,互相照顾,穿着同样的衣服,一起苦中作乐,一起欢笑,一起流汗,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一次灿烂的回忆。此次“繁花筑梦、七彩成长”——“五个一”民族团结主题夏令营行动在红寺堡罗山社区圆满完成,实践团通过教育帮扶,提升了他们的操作能力,锻炼了逻辑思维,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让科技的种子在一颗颗幼小的心田里扎根生长、向阳萌发,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同学习与成长中绚丽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学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