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大学子白水行:科技赋能见未来 青春汗水浇硕果​​

发布时间:2025-08-13 09: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苏增林   阅读 22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8月1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迹工业抗战·淬炼时代匠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渭南市白水县后洼村,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探访与爱心助农的实践活动。学子们既见证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也用汗水架起了一座跨越山梁的“爱心桥”。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全地形履带式升降平台、遥控履带自走式打药机、智能型虫情测报灯等设备高效运转,展现着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合作社负责人许老师向团队详细介绍了这些“硬核”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是获得‘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荣誉的关键,它们大幅提升了产业效率和品质。”

图为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讲解现代化农业设备

围绕科技兴农、人才培养等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基于对科技驱动农业发展的共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实践团队与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现场签订了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协议。

图为实践团与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秋芳共建实习基地

团队成员王致皓深受触动:“亲眼目睹这些现代化设备的高效运作,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兴农的磅礴力量,彻底刷新了对农业的传统认知。

随后,团队与当地村党支部举行座谈会。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后洼村苹果农们面临的现实挑战。“尤其是一些位于偏远山梁、道路崎岖的小型果园,”村干部特别指出,“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入,采摘运输基本依靠人力。果农守着丰收的果园,却常常力有未逮。”

图为实践团在村支部了解当地农户情况

了解到山区果农的实际困难后,团队迅速调整行程,决定为困难家庭提供人力支援。考虑到复杂地形,他们携带了轻便折叠采摘器等辅助工具,奔赴山梁深处的果园。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山区果园中手工采摘苹果

采摘工作迅速展开。成员们牢记“轻拿轻放留果柄”的要领,背着果篮穿梭于低矮的果树间。在大型设备无法施展的区域,他们完全依靠双手搬运沉甸甸的苹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采摘的苹果进行编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准备分拣苹果

果农看着汗流浃背、手臂被树枝划伤的同学们,感动不已:“孩子们的衣服都湿透了,但看着一筐筐红苹果堆起来,心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经过两天累计十几个小时的奋战,团队成功协助采摘苹果共计约6000公斤。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苹果进行品质分拣与把关

在村党支部和团队的积极协调下,这批凝聚着青春汗水的苹果很快被全部收购。拿到销售款项的果农激动地说:“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团队成员、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的王心怡在田间分拣时感触良多:“亲手把关苹果品质,确保好果子能卖出好价钱,这种实践带来的触动,比实训室里的数据感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示范园前合照

带队老师王昊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从现代化的示范园,到山梁背后的果园,学生用科技的眼界开拓视野,用青春的汗水服务乡村。他们用实际行动,架起了一座跨越山梁、连接高校与乡村的‘红纽带’。”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军杰深表赞同:“这次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为白水苹果产业乃至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的青春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增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