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历史中,工业发展与抗战进程紧密交织,深刻影响着抗战局势的走向,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支队伍以工业遗产为载体,以工匠精神为纽带。材料工程学院组建了“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社会实践团,他们于7月16日正式开启了对秦晋大地的工业遗址的深入探索!
校 史 馆
7月16日,在校史馆成员们通过回顾学校从简陋作坊起步的光辉历程,深入感悟以首任校长王达成奋斗精神为核心的工业基因。这种对校史的深入学习,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增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为后续实践活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 书 馆
在校图书馆实践团成员兵分三路,系统梳理了抗战工业的三大主题,找出出秦晋大地工业遗址的关键坐标。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实践团严谨的学术态度,更为实地调研构建了扎实的学术框架,有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团成员们重温了根植于血脉的“红色匠心”,进一步坚定了实干报国的决心。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决心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机 床 文 化
机床文化园作为学校特有的标识和精神文明高地,不仅孕育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更通过其丰富的实物展陈、互动体验和主题活动,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师生中得到生动传承和广泛弘扬。 随着实践团整装待发,奔赴云阳等地开展实践活动,期待能够将此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基层一线展现陕工学子的风采。希望能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增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