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福建文化分队|畲衣绣彩传古韵,漆器玲珑藏匠心

发布时间:2025-11-02 21: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家源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4日-15日,“奕奕中纹”少数民族福建文化分队走入福建罗源的古老畲乡——八井村与竹里村,通过场馆参观与访谈交流,品鉴了畲族传统服饰的纷彩斑斓以及脱胎漆器的历久弥新,深入挖掘畲族凤凰纹饰的文化密码与当代应用潜力。团队以青年视角探索传统纹饰的活态传承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

图1 团队成员在八井畲族村口合影

图2 团队成员在竹里村口合影

一、溯源畲族历史,解锁文化密码

7月14日上午,“奕奕中纹”少数民族福建文化分队成员在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专业讲解员引领下,踏入罗源八井村的畲族历史记忆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成员明晰了畲族的文化信仰以及其历史来源。

畲族将凤凰作为民族的标志,这其中流传着高辛皇帝三公主的传说。相传三公主被高辛皇帝嫁给畲族始祖,出嫁时身着凤凰羽毛制成的嫁衣以彰显尊贵,自此畲族女性便穿着象征凤凰的服饰,从头到脚的装扮都模仿凤凰的姿态,命名为“凤凰装”。此外,畲族迁徙路线与广东潮州凤凰山有关,部分族人认为自己是凤凰后裔,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信仰。凤凰由此成为民族图腾,承载着祥瑞与自由幸福之意,在畲族文化体系里,从服饰纹样到工艺作品,凤凰元素贯穿始终,成为民族精神的具象符号。

通过此环节的参观研习,队员们仿若穿越时空,深入洞悉畲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信仰与民族风貌。这些宝贵知识,为后续深入探究畲族纹饰筑牢根基,也使队员们对畲族女性的高位以及自由鲜活成长的定律有深刻印象,更意识到畲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不俗的地位。

图3 团队成员在畲族历史记忆馆聆听讲解员对畲族历史文化的介绍

二、探寻服饰技艺,领略畲族风情

当日下午,团队步入八井畲族技艺传承馆。在此,成员们首先看到“我和畲族是有缘分的,我的心系着畲族人民”这一语录,深切体悟到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图4 团队成员在畲族技艺传承馆前合影

随后,成员们沉醉于精彩纷呈的畲族传统服饰中。讲解员以“凤凰装”为核心,讲述了畲族的凤凰信仰、自然崇拜与技艺传承情况,揭示了纹样背后的文化密码。畲族服饰的每一处细节都模拟凤凰姿态——衣摆如凤尾翩跹,铃铛象征凤鸣清越,而头饰则随女性婚恋状态而变化,从未婚的“凤凰圈”到已婚的“凤凰髻”,呼应凤凰的生命周期。此外,畲族纹样多取材于山野花草(如牡丹、梅兰)与祥瑞动物(如蝴蝶、龙麟),色彩明艳夺目,既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暗含祈福避灾的寓意。罗源畲族服饰因最贴近凤凰造型,纹饰尤为繁复,色彩更为灿烂,而其他地区则渐趋简化,形成独特的文化地理图谱。最后,讲解员介绍到畲族传统纺织及刺绣工艺,从苎麻织布到棉布刺绣,畲族人民以针为笔、线为墨,将民族信仰织入衣襟。成员们观察畲族嫁衣上的缠枝纹,讲解员解释道:“这些纹路并非随意点缀,每一针都藏着畲族对子孙繁盛、风调雨顺的祈愿”。

图5 团队成员询问场馆讲解员畲族服饰特点

这一参观历程使队员们直观领略到畲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魅力。畲族纹饰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穿在身上的史诗。凤凰纹的千年流转,见证了一个民族对自由与美好的永恒追求,也为当代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文化基因库。

三、身临谷仓画院,感悟漆艺匠心

7月15日,在竹里村村支书雷钗明的引领下,团队成员抵达谷仓画院。画院内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漆艺作品美不胜收,紧紧吸引成员们的视线。谷仓画院前生是村内荒废已久的古宅,郑世衔先生看到畲族独特的文化与周边宜人的环境,将其翻修成一座文创工作室,创作带有畲族元素的作品,还教授村民技艺发家致富。画院内多是带有畲族文化标识的漆器,此外还有畲族女性形象的农民画。其中,展厅正中央摆放的名为《交流》的石榴与芭蕉型漆器最为瞩目,院长郑世衔介绍道“芭蕉取自竹里自然生态,石榴籽紧密相依、层层相抱比喻56个民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石榴漆器外壁设计56个民族的人物形象,共同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石榴与芭蕉各取一半,名为《交流》。”谷仓画院将畲族元素融入脱胎漆器,《交流》等作品展现“纹以载道”的匠心,为团队探索纹饰的现代化表达提供了跨界融合范本。

郑世衔《交流》一作石榴漆器部分

郑世衔《交流》一作芭蕉部分

随后,院长郑世衔热情带领队员们参观工作室。首先,他向团队成员展示了仍在制作中的葫芦漆器,历时三个月的打磨漆器已周身光滑、流光溢彩,外观显而易见在红漆基底上冗杂金、青等色,具有流动斑驳的纹理,这是反复多次渡色的结果。

图6 成员近距离欣赏葫芦漆器

后成员与郑世衔先生交流得知,画院脱胎漆艺制作还是保持古法,且亲近自然,从漆树中采集汁液,然后选择自然产物,如芭蕉、竹子等作为胎体,运用蛋清使漆凝固以上色。漆器制作需历经制胎、刮灰、上漆、雕刻或描金、打磨抛光等复杂工序,这样得到的作品能长久散发芳香,颜色经久不衰。谈及漆器文创发展方向,院长表示,为迎合市场需求,创作时不追求复杂的纹样,多是融入自然生物与畲族特色文化标识,有些甚至只是简约的撞色水纹。

图7 成员询问漆艺制作工序

图8 郑世衔先生进行纹样创作

最后,团队成员体验茶则脱胎漆器的上漆过程,刚上漆时表面是黑色的,静置一段时间又恢复原先的宝蓝色,令人惊叹。从谷仓画院的调研中,成员们深切感触到传统漆艺与畲族元素的精妙融合,民间艺术家对自然材料的巧思运用以及对畲族文化的深刻理解,画院文创设计理念也为团队探索畲族纹饰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宝贵思路与灵感。

图9 成员感受上漆过程

图10 成员在谷仓画院前合影

本次调研中,成员们亲身体会到畲族的凤凰信仰与贴近自然的文化内核,了解到畲族传统服饰的非遗技艺与文化寓意,更是通过走访文创工作室明晰民间艺术家的匠心巧思,这不仅是一次文化解码之旅,更是一次青春赋能传统的实践。团队将以数字化技术保存畲纹瑰宝,通过AIGC技术让凤凰纹饰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活”起来、“潮”起来,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画卷增添畲乡风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家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