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2025年7月7日至10日,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242班“文澜拾贝·薪火燎原”文化传承实践团,赴锦州义县奉国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探索非遗文化保护与创新路径。本次实践以“寻脉乡土·薪火相传”为主题,团队由10名学生组成,围绕历史文化研学、非遗技艺体验、文化志愿服务三大核心板块展开。
踏寻古建脉络,研学文化底蕴
奉国寺位于通宁义县支城东街,是必代皇家寺院。 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 年),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其核心建筑大雄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殿内奉着世界上最支老、最大、最精美的"过去七佛"彩绘泥塑佛像群。 奉国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团队成员聚焦奉国寺大雄宝殿的辽代木构建筑、七佛造像与彩绘壁画,通过实地勘察、走访当地老人与学者,收集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并结合文献资料梳理寺院历史沿革与建筑技艺,计划形成《锦州义县奉国寺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调研报告》,为文化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对话传承人,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
非遗技艺互动体验环节成为活动亮点。团队邀请义县满族刺绣、辽西木偶戏、民间剪纸等非遗传承人,在奉国寺周边设置展示区与互动工坊。参与者不仅能观赏传承人现场演示技艺,还可亲手制作满族刺绣香囊、剪纸,学习简单木偶操作,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助力非遗“活态传承”。
团队成员专注地向技艺精湛的老师学习剪纸技巧。老师手法娴熟,手中的红纸在她的巧手下逐渐呈现出精美图案。团队成员们神情认真,或仔细观察、或虚心请教,沉浸在传统技艺魅力中。周围陈列的各类剪纸作品,彰显着剪纸艺术的深厚底蕴。
志愿讲解传文脉,奉国寺里递薪火
团队还在奉国寺景区及周边村落开展文化志愿讲解服务,为游客系统介绍寺院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与宗教文化内涵,预计覆盖游客超2000人次,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国家级文化遗产的价值。
活动结束后,该团队召开总结会议梳理成果,并通过线上平台持续推广奉国寺文化,跟进文创产品开发。此次实践不仅能提升团队成员的文化调研与组织协调能力,更能激发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责任感,为地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供稿:辽宁工业大学“文澜拾贝·薪火燎原”文化传承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