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青年盛夏行|心暖童行结硕果,筑梦成长续华章

发布时间:2025-08-13 13: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林玲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学工部“心暖童行·筑梦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队奔赴黔东南镇远县猛溪村,通过实地关爱与教育帮扶,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团队成员躬身实践,播撒阳光,以青春之力守护童心梦想,为促进乡村教育公平、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民大青年力量。

图为 “心暖童行·筑梦成长”留守儿童实践团队到达镇远县

以调研为犁:深掘童心真实需求

为全面了解乡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实况和成长境遇,在当地驻村干部的协助下,团队成员逐户走访,与监护人及孩子面对面深入交流,。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的教育特色和儿童的成长情况。团队成员悉心体察孩子们的日常起居,倾听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校园趣事与未来憧憬,从中梳理出其成长路上的困境,挖掘其中与蕴藏的希望。围绕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和乡村教育的融合发展,“心暖童行·筑梦成长”实践团队推进问卷调研,结合前期访谈积累的信息,进一步研判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表现。结果显示,当地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陪伴、需在外乡镇就学等原因,普遍存在心理孤独、娱乐匮乏等问题,部分孩子还存在难以融入集体、情感关怀缺失的困难境。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团队决定采取切实措施,从心理疏导、社交搭建等方面发力,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搭建友谊桥梁,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图为团队成员整理调研数据

图为团队成员入户走访 

以创新为桥:破冰游戏打开激活心窗

为快速建立信任、拉近距离,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设计了相关留守儿童成长关爱方案,活动以“破冰相识”环节作为开场活动。通过“滚雪球”自我介绍和“名字记忆”趣味游戏,引导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现自己的性格特点。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而且更在游戏中消除了陌生感,拉近了彼此距离。随后开展了的“自我探索”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我的自画像”环节,孩子们在纸上自由挥洒,勾勒出当下真实的模样,用彩色的画笔绘出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期待,稚嫩的线条与丰富的色彩,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向往。“优点大轰炸”环节更显温情,孩子们的真诚夸赞如同星光般点亮彼此自信,在相互肯定中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情谊,更在无形中凝聚起集体归属感与团结力量。

图为 团队成员与儿童开展“破冰相识”主题活动 

图为三位小朋友的自画像

图为分享时孩子们的真诚笑容

以色彩为媒:情绪对话滋养心灵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观察到部分儿童难以自主表达情绪。为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价值、建立积极的同伴互动与合作关系,团队先通过“拍拍操”,“抢凳子”游戏营造松弛氛围。在随后的“情绪曼陀罗”绘画上,画纸成为孩子们静默的心灵对话。画笔流转,色彩诉说心声情,一幅幅承载心绪的画作悄然诞生。通过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们识别和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地洞察自我、接纳他人。

图为“情绪曼陀罗”主题活动绘画情形

图为个人展示时的笑容

以梦想为帆:感恩赋能续写希望

活动以“梦想赋能”环节收尾。孩子们专注投入,用画笔勾勒心中愿景,将稚嫩线条化为生动的梦想画面。随后写下纯真的心愿与未来期盼,每一笔都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成长的向往,以及在活动中悄然萌发的勇气与力量。活动现场设立的“爱心墙”,早已被五彩的便签点缀。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真挚的感谢与快乐的回忆,字里行间充满温情。一位小朋友孩子特意将感谢便签贴在爱心墙的最高处,表达对所有援助者的心意。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不仅深化了自我认知,更在与同龄人的积极互动中学会合作,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探索与提升。

图为心愿墙展示 


图为实践活动终章

结语:心暖童行,步履不停

此次“心暖童行·筑梦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一次深入记录孩子们日常生活与心灵世界的行动,更是一次关于童年、陪伴与未来的真挚对话。通过零距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团队深切体会到守护儿童心理健康、赋能其成长的关键意义。这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展望未来,团队将以此实践为起点,持续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议题,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凝聚力量,共同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希望的成长环境。在守望梦想、携手同行的路上,持续为每一位留守儿童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通讯员:冯文语

审核:田林玲

图片:“心暖童行·筑梦成长”团队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林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