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名儿童怀抱彩绘轮胎含笑离去,曹家村的夏日余晖将我们的身影拉得绵长。作为湖南工商大学数智人居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此次 “艺术启迪童心・科技守护成长” 公益夏令营,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实践,更是一场与童心相伴的成长修行。
筹备阶段,我们便致力于探索:如何使 “艺术 + 科技 + 安全教育” 的创新模式真正抵达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防溺水教育专场的设计,凝聚了团队多次头脑风暴的智慧。我们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而采用情景模拟让危险 “可视化”—— 当志愿者扮演的 “落水者” 在简易泳池中挣扎,当急救演示中假人胸廓随按压起伏,孩子们的目光由好奇渐变为凝重。互动问答环节,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提出 “能否跳下去拉同伴” 的疑问时,我骤然意识到,安全教育的本质,在于将抽象的 “危险” 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的 “敬畏”。当我们借助玩偶演示 “智慧呼救” 的方法后,她郑重颔首的模样,让我坚信所有的筹备都富有意义。
绘画环节所用的废旧轮胎,是我们从村里废品回收站精心搜集的素材。起初尚担忧孩子们会排斥这些黝黑的旧物,然而当水彩与丙烯颜料被摆放至桌面,他们的创造力瞬间打消了我的顾虑。一名男孩在轮胎内侧绘满波浪图案,称要将其变为 “可游动的救生圈”;另一名女孩则将轮胎边缘涂成彩虹色,言其为 “能承接星辰的摇篮”。颜料沾满他们的手掌,也点亮了我们的视野 —— 艺术从来无需华丽的载体,只要为童心提供一片施展的天地,平凡之物亦可绽放光彩。
无人机展示前夕,我紧握着遥控器,掌心不禁沁出汗水。出发前,团队特意强化训练了无数次飞行技巧,只为圆孩子们的 “飞天梦想”。当无人机腾空而起,孩子们的欢呼声如夏日蝉鸣般热烈。我操控设备掠过稻田、飞越村头老槐树,屏幕上的曹家村在孩子们惊叹的目光中,舒展为一幅鲜活的画卷。“老师,我们的村庄是否形似蝴蝶?” 一名小男孩指着屏幕上的村落轮廓问道。那一刻,我深切领悟到,科技的温度并非源于精密的仪器,而在于它能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洞悉世界的新窗口。
离村前的夜晚,我们整理物资时发现,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作品旁署上了名字。那些略显稚嫩的字迹里,蕴藏着他们对这个夏天的珍视。作为志愿者,我们曾自认为是给予者,却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收获颇丰 —— 是他们让我们明白,教育的创新不在于形式的浮华,而在于是否真正俯身倾听童心的声音;是他们让我们见证,当艺术唤醒创造力、科技点燃探索欲、安全意识融入日常,乡村的夏日便能孕育无限可能。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段柯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