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秭归薅草锣鼓,承非遗文化之韵

发布时间:2025-08-14 01: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兴宸   阅读 68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薅草锣鼓,这一流传于中国湖北省秭归县的传统音乐形式,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7月12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踏上了前往秭归的旅程,目的是深入了解薅草锣鼓的艺术魅力及其传承现状。

团队首先观看了当地表演团的精彩表演。舞台上,表演者们手持锣鼓,随着节奏的起伏,展现出薅草锣鼓独特的韵律和动感。那激昂的鼓点、清脆的锣声,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古代田间劳作的场景,感受着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欢乐。

表演结束后,调研团队有幸采访了薅草锣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留英老师。罗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她对薅草锣鼓的热爱和执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采访中,罗老师分享了她与薅草锣鼓结缘的经历,以及她对这门艺术传承的思考和展望。

罗老师亲自为调研团队表演了一段薅草锣鼓。她的表演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薅草锣鼓的独特魅力。在她的表演中,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美,更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与罗老师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薅草锣鼓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兴趣逐渐减少,薅草锣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断层的风险。然而,罗老师对此并不悲观。她认为,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融合。她正在尝试将薅草锣鼓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罗老师还强调,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薅草锣鼓,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调研结束时,团队成员与罗老师合影留念。在秭归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土地上,薅草锣鼓正通过像罗老师这样的传承人与年轻一代的对话,在时光中延续其生命力。调研团队的成员们带着对薅草锣鼓的深刻理解和对非遗文化的新认识,踏上了归途。他们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次难忘的经历,而心中的感悟则成为了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宝贵财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兴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