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凌霞)为激发乡村儿童的科学兴趣,近日,青春无限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在青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课——“彩虹色流星雨”小实验。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PPT讲解和动手实践,带领孩子们探索色彩与密度的奥秘,在欢声笑语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讲述科学实验“彩虹流星雨”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如果彩虹变成‘流星雨’落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课堂伊始,志愿者老师用充满童趣的问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配合PPT上绚丽的彩虹图片和动态流星动画,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对色彩和天空的想象。随后,老师通过简单的类比引出实验主题:“今天我们要用简单的材料,制造一场‘彩虹色流星雨’!”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志愿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生活例子。PPT上,一杯分层鲜明的“彩虹糖水”图片引发孩子们惊呼。“为什么颜色不会混在一起呢?”老师借助动画演示解释道:“因为糖让每一层水的‘力气’(密度)不一样,就像大哥哥能托起小妹妹,但抱不动爸爸一样。”孩子们在笑声中理解了密度差异的概念。
实践环节中,志愿者为每组孩子分发了透明杯子、食用色素、糖和水。在“小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先向水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糖,再滴入红、黄、蓝三原色色素。“快看!我的蓝色‘流星’穿过黄色啦!”学生小萱兴奋地喊道。当孩子们用滴管将不同颜色的糖水注入清水杯时,彩色的液滴如流星般缓缓坠落,在杯中划出斑斓轨迹。志愿者趁机启发思考:“为什么紫色‘流星’落得最慢?因为它的‘糖铠甲’最厚!”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讲述“彩虹色流星雨”科学原理
实验结束后,老师播放了火山喷发和海洋分层的实景视频,引导孩子们发现密度现象在自然界的应用。“原来妈妈做果冻时也会用到这个秘密!”学生恍然大悟。志愿者们还发放了手工制作的“科学小达人”证书,鼓励孩子们回家用蜂蜜或盐继续探索。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交流“彩虹流星雨”的实验感想
据悉,本次“彩虹色流星雨”实验课是支教团队“科学启蒙计划”的一部分,后续还将开展“魔法泡泡”“气球火箭”等系列课程,为乡村儿童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七彩之窗。
撰文|程磊
图片|徐婧 冯李乐
一审|徐婧
二审|凌霞 谭月
三审|苏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凌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