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7月29日到8月7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实践团奔赴济宁汶上,聚焦“安全实践”核心,以安全排查为基、知识普及为翼,在社区与乡村展开一场守护安全的接力,为基层编织严密安全网。
安全排查:专业为尺,丈量隐患边界
团队成员与居民交流沟通并提出整改建议 许浩泽 摄
实践团锚定“专业”底色,让安全排查更具深度与精度,而知识普及则贯穿排查全程,成为消除隐患的“助推器”。在社区,成员们穿梭于居民楼院,对照消防安全台账,逐户核查燃气报警器、电线线路、厨房油污等状况。排查中,团队成员边检查边讲解,看到老化电线,便及时提醒“这样的线路容易短路起火,及时更换才能放心”;发现厨房油污堆积,就演示清理方法并强调“油污遇明火易引燃,定期清理是关键”。针对独居老人家庭,更是在关注用火用电细节的同时,用通俗语言讲解安全常识,主动协助清理易燃杂物,协调社区规划定期上门机制,将隐患扼杀在萌芽。
团队成员进行家庭插座安全检测 许浩泽 摄
在做好社区安全排查的基础上,实践团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深入杨店镇开展安全治理工作。团队总结乡村消防安全排查要点,对独居老人住所、临街商铺、村集体场所开展全面“体检”。围绕消防安全重点内容,运用专业知识排查风险点,定制《安全检查表》精准标记隐患等级并提出整改建议,为后续工作理清思路。排查过程中同步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向老年群体说明柴草堆放与灶台安全距离的防火要求,向商户讲解灭火器压力值检测方法及初期火灾扑救操作流程。面对电线老化、消防器材失效等问题,现场指导居民完成即时整改;需多部门协同解决的,迅速形成书面报告反馈至镇政府与消防部门,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动态清零”。这种“排查+科普”的联动模式,既解决了实际安全问题,又让安全意识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安全宣讲:创新为翼,聚焦儿童群体
团队成员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许浩泽 摄
团队立足儿童认知特点,设计系列沉浸式课程,让安全知识以更生动的方式入脑入心。粮食安全课上,通过动画短片串联“稻谷种植—收割加工—餐桌烹饪”全链条场景,配合“粮食浪费小实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引导他们养成“光盘行动”的自觉;应急技能课采用“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实操演练”模式,借助儿童专用教学模型,分步演示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频率与人工呼吸要点,通过“溺水救援情景剧”还原防溺水“六不准”场景,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掌握基础自救互救技能。
孩子们轮流实操练习心肺复苏 许浩泽 摄
此外,团队还开设“安全小卫士”互动课堂,组织儿童绘制“家庭安全地图”,标注家中潜在隐患点并设计逃生路线;开展“安全知识抢答赛”,将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识点融入趣味问答,对表现优秀的孩子授予“安全小卫士”徽章。课堂上,成员们结合雷锋纪念馆里“雷锋冒雨助人”的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安全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对他人的责任”,鼓励他们将学到的安全知识分享给家人,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扩大安全宣传覆盖面,让安全理念从课堂延伸到家庭与社区。
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合影留念 许浩泽 摄
红心筑梦实践团三下乡,以安全排查筑牢“防护墙”,用伴随式科普与专项宣讲传递“守护力”,专业与温度并行,排查与教育同频,为基层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安全网。这场实践,不仅是对基层安全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安全理念的播种,让“安全”二字深深烙印在汶上县,排查隐患护航群众生活,传递知识赋能基层治理,用实际行动书写安全守护的动人篇章。(通讯员:李亚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崔柏闻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