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7日至13日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智享生活·智汇新风”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围绕AI科普、智慧农业和数字防诈三大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7天,5个乡镇,300余份问卷,20余场访谈,串起了社区活动中心的笑声、卫生院的键盘声、金融机构的叫号声与村民灶头的锅铲声——技术只有落到民众之间,才有温度。
一、与政府握手:把宏大规划翻译成群众语言
在高台县团委会议室,实践团与县级相关部门逐条梳理地方五年信息化规划,围绕AI科普推广、智慧农业应用和防诈预警三大主题深入交流,梳理出科普推广、技术落地、风险防控和智慧服务等任务重点,并制定了问卷调研、访谈和实验脚本的核心框架,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可落地、可测量、可复盘”的行动清单,为后续调研明确方向。高台县团委负责人表示,这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实践团深入基层推广人工智能,为高台县智慧农业和数字治理注入了新活力,“他们帮助我们把宏大规划翻译成了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也让干部们看到了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的可能性”。
图为团队成员和相关领导沟通
二、与土地对话:问卷在田埂上生根
玉米制种基地里,50 份“种植版”问卷沿着田垄传递。老农们蹲在地头,用拇指在“是否愿意相信 AI 打药建议”一栏上反复摩挲,此起彼伏的讨论汇成一句话:省药就是省钱。有人回忆起去年多打的那遍药,一亩地多花了二三十块;有人指着叶片上的虫眼,说要是手机一拍就能断病,那敢情好。回收后的数据在笔记本上跑出一条“减药、增收”的曲线,土地上的数字就此长成了下一季的信心。
图为团队成员向农户普及AI
三、与生命连线:让数据先跑路
在乡镇卫生院内,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向医护人员与就诊患者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健康咨询及慢性病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团队现场演示的健康咨询小程序,操作简便直观 —— 用户在手机端输入症状描述或药品名称后,AI 聊天机器人便会即时推送涵盖常见疾病预防知识、用药禁忌与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权威信息,为基层群众的日常健康保健提供了科学参考。
“这类工具能有效分流窗口咨询压力,让居民在就诊前就能获取规范指导。” 当地医护人员在体验后给予积极评价。随后,实践团展示的配套慢性病管理方案更显技术温度:借助可穿戴设备与手机应用实时记录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分析数据变化趋势,一旦出现异常波动,会自动向医患双方发出预警,提醒及时介入干预。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交流,卫生院医护人员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工具在远程随访、慢性病动态监测等场景中所蕴含的辅助价值,为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向医护工作者普及AI
四、与钱袋子对话:二维码守安全
在银行柜台前,AI 反诈模型让工作人员只需 15 秒即可锁定高风险交易,过去人工逐条核验的 15 分钟被压缩成眨眼之间;潜在损失实时归零,客户无需再因可疑短信而彻夜难眠。客户只需扫描相关二维码,即得全天候“隐形保安”,银行多一分效率,客户多一分安心。
图为团队成员向银行工作者普及AI
五、与社区围炉:笑声跨过数字鸿沟
午后的小公园里,阳光穿过凉亭藤蔓,团队把讲解桌搬到石桌旁,成员轮流用通俗语言演示“防诈口诀”和“线上挂号三步法”。老人们围坐倾听,时而点头,时而举手发问,问卷上“愿意继续了解”的勾线悄然爬过八成。没有冰冷的机器,只有耐心的讲解和此起彼伏的笑声——技术先走进耳朵,再走进心里。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普及AI
六、与客厅对话:科技传递于掌心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客厅里,村民们围坐在沙发和板凳上,认真聆听实践团的分享。队员们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举例说明语音助手、智能识别等日常应用,让大家感受到AI并不遥远。接着,结合近期农村地区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团队讲解了AI换脸假冒亲人借钱等套路,提醒村民不要轻信陌生来电或链接,并推荐使用公安机关推出的反诈APP来核验信息。随后,成员们又分享了AI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如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利用无人机实现精准施药、运用数据分析指导播种和施肥等,帮助农户科学种田。“没想到这些高科技还能帮我们种地、防骗。”一位村民听后感慨。短短一堂课让大家对人工智能有了初步认识,也对科技助农、防诈有了新的期待。
图为团队成员与居民详细讨论AI
本次实践让青年学生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代码敲进烟火里。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亲身参与技术推广,体会到智慧乡村建设的艰辛与喜悦,立志将所学所获继续服务基层。高台县相关部门也对团队的调研成果表示欢迎,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未来,团队将整理调查数据和建议,助力高台县打造数字乡村样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