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 (通讯员 胡依佳 韩嘉辉)从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从家喻户晓的广播节目《苏阿姨谈家常》启用AI主播,到可以AI避障的扫地机器人,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苏州的城市血脉。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行走中华·智汇苏航”社会实践队来到苏州这座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城市,用青春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走向生产生活场景,飞入寻常百姓家。
华为苏州研究所: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公司的愿景和使命,也就是奋斗目标,是把智能世界带入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苏州研究所招聘调配负责人李靖以华为人的奋斗目标揭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以人工智能助力万物互联。
华为苏州研究所处于苏州工业园区桑田岛,业务覆盖ICT基础设施、半导体、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协作等业务。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各业务板块的核心引擎,人才需求也随之激增。
华为苏州研究所园区景观:活力梦想,创新创业。王锦泽供图
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全球人才图谱
在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的训练场景中,斯坦德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凭借AI动作控制技术,在搬运药箱时配合桌面高度精准调整姿态;多地形模拟训练区里,针对台阶、坡道、沙地等不同地形,人形整机和机器狗正开展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训练。这座由苏州智能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哈工大苏州研究院共建的创新平台,自2025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正形成“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融合发展格局,成为苏州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缩影。
创新生态的搭建更强化了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苏州正绘制“机器人+人工智能”全球人才图谱,靶向引入专业人才;设立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企业,推动AI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落地。吴中区作为产业核心区,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60%以上,其背后正是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AI数据采集专用机器人,到虚拟训练设施的算法迭代,人工智能正在为苏州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实践队员参观了解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王锦泽供图
思必驰: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从智能汽车的语音交互到家电设备的语音控制,从政务热线的智能应答到方言数字人的逼真呈现,思必驰正以全链路对话技术和大模型技术为核心,编织一张覆盖多领域的“智能连接网”。这家2007年源于英国剑桥、现总部位于苏州的人工智能企业,依托“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将AI技术深度融入终端设备与行业场景,服务超1500万辆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为美的、海尔等家电赋能的语音功能,顺丰物流的智能外呼机器人,思必驰正以全链路对话技术和大模型技术为核心
在和苏州广电合作的AI主播“苏阿姨”身上,思必驰的AI技术展现出更细腻的人文温度:通过复刻资深主持人的声线与形象,让吴侬软语的广播节目得以延续,同时确立了吴方言数字化标准。其技术突破不止于此,从电动车风噪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到扫地机器人在电机噪音中精准接收指令,再到与公安合作的声纹鉴定AI生成内容检测,思必驰以“沟通万物,打理万事”为理念,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构建起AI生态闭环,让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释放实用价值。
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产品。王锦泽供图
追觅科技:以AI技术赋能智能清洁场景
追觅展厅内,搭载AI避障算法的扫地机器人正通过360度可升降雷达实时感知环境,灵活绕开家具障碍;泳池机器人依靠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协同建模,按算法规划的路径完成池底与池壁的清洁……这家2017年成立的企业,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品核心,其首款AI避障扫地机器人突破传统机型无法避障、识别能力弱的局限,通过算法优化实现环境建图、自动识别空旷区域及6-8厘米越障,让智能清洁更精准高效。
AI技术在追觅产品中实现多场景落地:扫地机器人的热水洗拖布、定制清洁液功能,依托算法对清洁需求的智能适配;爬墙机器人通过负压控制算法稳定吸附壁面作业;洗地机借助程序调控刮条下压,解决水垢与边角灰尘问题。70%以上的研发人员占比、2000多项专利布局,支撑着AI技术在感知、判断、执行环节的持续突破,从室内清洁到户外庭院、泳池场景,追觅以AI驱动产品迭代,不断拓展智能生活的应用边界。
实践队员现场了解智能清洁扫地机工作原理。王帷骁供图
实践队员感慨:“AI不再是遥远概念,已化作生产生活的鲜活动力。”从华为苏州研究所构建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愿景,到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融合发展格局,从思必驰以语音AI和大模型技术编织多领域“智能连接网”,到追觅科技以AI技术赋能智能清洁场景,苏航大地上的AI实践展现了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多样图景。“行走中华・智汇苏航”实践队的探索之旅,正是架起了校园与产业的桥梁,让青年学子在见证AI赋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更深切地理解技术服务生活的意义,也为未来投身智能科技领域埋下了扎根实践、追求创新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依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