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学子以“AI多媒介设计”赋能普法传播  —— “法润千媒,智启新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25-10-14 23: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悦   阅读 70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创新育人·青春法语】惠州学院学子以“AI多媒介设计”赋能普法传播

 ——“法润千媒,智启新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成果展示


团队名称:法创团队

指导老师:张菁秋

团队成员:林心如、许悦、梁文娟、叶晓可、陈惠欣

供稿: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传播迅速发展的当下,法治宣传也迎来了新的表达方式。近日,惠州学院“法润千媒,智启新章——‘AI多媒介设计’活化《民法典》普法教育新生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举行成果展示活动。项目以“AI赋能普法”为核心理念,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视觉设计融合,探索《民法典》教育的新途径,为高校创新普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一、以创新为引擎,让法治传播更“鲜活”

该项目由美术与设计学院申报,指导教师张菁秋博士带领学生团队,以“设计+法学”的跨学科模式展开研究与创作。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方向,既有掌握AI影像与互动设计的视觉传达学生,也有熟悉法理与条文解析的法学学生。通过资源共享与思维互补,项目逐步构建起“内容策划—法律审校—设计执行—传播转化”的一体化路径。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团队注重以青年视角解读《民法典》,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情境化的传播内容。他们运用AI技术生成短视频、虚拟角色与互动视觉作品,以沉浸体验的方式引导观众理解日常生活中潜藏的法律逻辑。创新的媒介形式让法治知识“动”起来,也让普法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前期调研:以真实需求为导向,精准锁定普法痛点

在正式创作之前,团队对青年群体的法律认知与传播需求进行了前期调研。通过问卷收集与访谈分析,成员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虽了解《民法典》的名称,却对其具体条款缺乏深入认识;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更愿意通过短视频或互动内容学习法律知识,而非传统宣讲或文稿形式。

调研结果反映出当代青年“愿意了解法律、却缺乏有效入口”的现状。基于这一发现,项目团队决定从受众习惯出发,以数字化、视觉化的方式重新构建法律内容传播路径,将“会看、愿看、能记”的特性融入产品设计中,从源头上提升普法教育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团队前期问卷调研统计结果】

三、以设计为载体,让法律“看得见、听得懂”

成果展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团队以生成式AI技术创作的短视频作品《老祖宗怼人》。该作品以传统文化人物为叙事主线,将古代生活智慧与现代法律意识结合,以诙谐而深刻的方式讲述《民法典》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视频通过AI语音合成与动态画面生成,使传统语言焕发新意,让法律观点更具代入感和传播力,实现“寓法于梗、以趣入理”。

【AI短视频《老祖宗怼人》片段截图】

与此同时,团队还设计了普法互动小游戏原型。小游戏以真实生活中的典型法律情境为蓝本,设置“选择—反馈”分支逻辑,用户通过选择触发不同的剧情后果,从而直观理解法律责任与权利边界。交互设计注重操作简洁性与反馈即时性,并在原型测试中逐步优化提示语与容错机制,提升易用性与教育效果。

【互动小游戏截图】

除了视频作品,团队还设计了法治主题虚拟IP“法小理”。这一形象以蓝色法袍为主体造型,融合青年气质与法律符号,被应用于表情包、校园海报、互动展板等多种载体,形成可持续传播的视觉识别体系。团队成员表示:“我们希望‘法小理’能成为年轻人身边的法律朋友,让法条有温度、有表情。”

【虚拟IP“法小理”三视图与表情包】

在视觉展陈方面,团队精心策划了系列法治主题展板与宣传海报设计。以青年传播语境为导向,采用更具网络感与情绪化的视觉语言。团队通过AI生成与平面延展结合的方式,制作了一系列以“学法懂法”“生活有法宝”等主题口号的视觉作品,让法治精神以更加轻盈、亲近的姿态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海报设计展示图】

【展板设计展示图】

此外,团队还延展开发了系列法治主题文创,如印有“法小理”形象的明信片、贴纸与伴手礼包装设计,将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用品之中,打造了一个可触、可看、可体验的普法生态。

【文创产品设计展示图】

四、以融合为路径,探索“新文科”协同育人新模式

“法润千媒,智启新章”项目不仅是一次数字普法的尝试,更是惠州学院“新文科”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团队以学科交叉为契机,探索“法律内容驱动—设计语言转译—技术媒介实现”的教学模式,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融通。项目负责人林心如介绍:“法学的逻辑思维与设计的视觉表达在碰撞中互补,让我们体会到跨界合作的真正价值。”

指导教师张菁秋博士认为,该项目实现了从“被动普法”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她表示:“同学们用数字化语言重构了法律传播方式,这正是高校创新育人的应有方向。未来的普法不仅要讲清楚,更要讲得进人心。”

【团队成员工作瞬间】

五、推广计划与下一步打算:向校园、社区、乡村延展

项目组表示,后续将以校园为第一推广场景,结合社团、课程与志愿服务,将互动短视频与小游戏融入法治教育课堂。同时,计划与街道社区普法办、乡镇文化站合作,开展下沉式试点,适配中老年用户界面并制作线下体验展,探索“线上科普+线下体验”的混合普法路径。此外,团队将进一步优化AI生成互动设计的可解释性与数据合规流程,确保技术应用的透明与可控。

六、意义与展望

把普法做成一件“人人都能参与”的事情 惠州学院“法润千媒,智启新章”项目不仅是一次学科交叉的教学实践,更是一次对“如何让法律走近生活”的探索。通过将AI技术融入普法内容生产与传播形式中,项目实现了“法律权威性”与“传播亲和力”的兼顾,为高校乃至基层普法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产品化路径。未来,随着内容与技术的持续迭代,这种“AI+多媒介”模式有望成为高校法治教育与社区普法的一种常态化工具,为建设人人懂法、遵法、守法的法治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悦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