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任树森 李凌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农文旅融合成为激活乡村资源的关键路径。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耕旅兴农”社会实践队深入菏泽市牡丹区,围绕“耕地景观文化功能创新开发与农文旅品牌培育的联动效应”展开调研。实践队员系统调研耕地景观功能创新与农文旅品牌培育的协同效应,为山东特色农业产区转型提供实践样本。
图为实践队员参加线下会议 李英姿 供图
菏泽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成果丰硕。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总产量连续5年超156亿斤,2024年夏粮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且2024年秋粮再获丰收,连续三年实现“三增”,商品粮调出量占全省1/4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贡献突出。菏泽市作为“中国牡丹之都”,25万亩种植基地正经历科技与文旅的双重变革,田间物联网精准调控水肥资源,降低耕地消耗;与此同时农田正在向景区转型——春季花海观光、秋季采籽体验,非遗工坊的牡丹瓷制作与工笔丹青活化传统文化,120余种深加工产品使亩产值突破2万元,品牌效应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证明了耕地景观文化功能创新开发与农文旅品牌培育的联动发展的切实可行。
图为菏泽牡丹 李凌宇 供图
社会实践队员在菏泽市万福河沿岸村落开展调研时,恰逢尘同学返乡探亲。尘同学家中长辈均为当地村民。他介绍说:“过去村里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收入相当有限。那时环境也差,臭水坑遍布,蚊虫肆虐。但近年来,随着万福河公园建成开放,游客增多,村民们纷纷开办农家乐、发展副业,收入显著提高,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队员们在走访中还发现,不少村庄调整了种植结构,在保留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的基础上,增加了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不仅提升了土地收益,也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尘同学图片 李凌宇 供图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首要任务下,通过科技创新挖掘耕地潜力、融合文旅拓展农业功能、塑造品牌提升产业价值,实现农文旅深度联动发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振兴之路。万福河村落的环境改善与村民增收,以及牡丹产业“接二连三”的蓬勃发展,都是这一模式的生动注脚。“耕旅兴农”实践队的调研,不仅捕捉了乡村蝶变的脉动,更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耕旅融合”发展范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菏泽智慧”。合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图为耕旅兴农实践队成员合照 李英姿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树森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