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理工大学“仲夏萤火”实践团奔赴江西崇义,一头扎进扬眉植物工厂的科技大棚,一脚踩进上堡梯田的千年稻浪,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农业图景里,解码乡村振兴的青春答案。
探秘扬眉植物工厂,科技赋能农业新篇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江西扬眉镇。曾经,这里的土地因重金属污染面临撂荒困境,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生机的花卉种植基地与育秧工厂,科技让环境“痛点”华丽转身为发展“亮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在植物工厂合影。孔紫玉竹 供图
走进采用荷兰高标准自动化建设技术的智能恒温自动化控制大棚,白掌、吊兰、发财树等花卉整齐排列,绿意盎然。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些花卉无需当地土壤,不仅畅销北京、广州等地,还远销东南亚。这一产业不仅盘活了污染土地,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在育秧工厂内,轰隆隆的机器声奏响了农业现代化的乐章。一条水稻育秧流水线高效运转,农技人员带领农户熟练地进行铲底土、喷底水、精量播种等操作 。技术负责人表示,工厂化育秧一次能育9万余盘,为3000多亩大田提供机插秧苗,不仅能抵御天气变化,还大大提高了育秧的质量和效率,让农户们赞不绝口。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学习操作流程,深刻体会到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了解智能化植物生长方式。韩树青 供图
情醉上堡梯田,千年农耕文化传承
告别扬眉植物工厂,实践团来到了有着“世界最大客家梯田”美誉的上堡梯田。这里总面积约5万亩,梯田从海拔280米层层攀升至1260米,最多处达62梯层,气势磅礴,宛如大地的天梯。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上堡梯田合影。骆雨悦 供图
上堡梯田起源于秦汉,完善于明清,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站在观景台上,成员们俯瞰着这壮丽的景色,云雾在山间缭绕,梯田里的水稻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农耕故事。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田间,与农户们亲切交流。农户们分享了“田埂养鱼、以鱼护田”的生态智慧,以及“舞春牛”等传统民俗活动。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这里还孕育出了黄元米馃、艾米馃等传统美食,以及独特的灯彩、戏曲歌舞等客家艺术。如今,政府通过一系列保护与开发措施,让这片古老的梯田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图为上堡梯田现状。韩树青 供图
感悟与成长,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从扬眉植物工厂的科技创新,到上堡梯田的文化传承,“仲夏萤火”实践团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收获满满。他们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
成员们纷纷表示,回到学校后,会将这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更多同学,让更多人关注乡村、了解农业。未来,他们也将继续努力学习,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撰文 | 李雨蒙 张戈
图片 | 骆雨悦 韩树青 孔紫玉竹
审核 | 孔紫玉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蒙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