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青年学子赴白洋淀调研,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0 01: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静仪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王静仪 董思聪)2025年7月25日至8月25日,由河北大学国际学院师生组成的"探绿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华北明珠"河北白洋淀,开展以"寻访白洋淀生态路,深研雄安新区发展经"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团队聚焦白洋淀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特色水乡文化传承,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探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样本,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

▲图为“探绿寻迹”团队成员在白洋淀东码头展开实践调研

一、生态环境:碧水新生的有力实证

一瓶清澈的淀水,映照出白洋淀的过去与新生。湖水与市售矿泉水的对比可看出白洋淀的湖水治理十分见效,正如在码头白洋淀的老员工所说:“生态方面,现在使用的船都是环保船,相比于之前的燃油船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动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老员工的话语朴实,却勾勒出白洋淀生态治理波澜壮阔的历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白洋淀生态环境因绿色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新突破。

▲图为“探绿寻迹”团队成员对白洋淀老员工进行采访

生态的改善绝非一蹴而就。在荷花园中,团队遇到了正在打捞水草、凋谢荷叶的工作人员。经采访询问,得知工作人员是淀区生态维护队的一员。“这些水草长得快,不打捞,水就‘闷’住了,将会影响荷花的生长。”作为淀区生态维护队的一员,他的工作平凡却至关重要。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基层工作者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才保障了水体的流动性与清澈度。

▲图为“探绿寻迹”团队成员对基层水草打捞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治理与维护的成效,在蓬勃的生命力中绽放。“探绿寻迹”团队成员乘船深入淀区,成片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粉白、淡红的荷花点缀其间,随风摇曳,清香阵阵——这是对清澈水质最直观的礼赞。更令人惊喜的是,镜头捕捉到了湿地的精灵:几只水雉优雅地掠过菱角叶;芦苇丛中,震旦鸦雀清脆的鸣叫若隐若现。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自在栖息,是白洋淀生态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最有力的无声证明。除了湿地精灵,天鹅园中还有孔雀、黑天鹅、成群的鲤鱼。一淀碧水,已然成为万千生灵共享的乐园。

二、经济文化:荷香深处的价值底蕴

一片盛放的荷花,连接着生态的基底、文化的灵魂与经济的脉动。生态之美,滋养着独特的白洋淀文化。河北大学“探绿寻迹”实践团队慕名探访了“荷花淀派文学馆”。这里珍藏着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大量手稿、照片和生平资料。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用诗意的笔触描绘了白洋淀的风光、人情和抗战烽火,不仅开创了”荷花淀派”文学风格,更将白洋淀坚韧、灵动、诗意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学史和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良的生态环境,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发展优势。在淀区周边的特色商店,团队看到了“荷花淀”IP的生动演绎。最诱人的当属地方特色美食——新鲜莲蓉制作的莲子饼,清香软糯;还有荷叶茶、藕粉,以及利用淀区散养鸭蛋加工而成的咸鸭蛋。这生动地诠释了白洋淀从文化价值到经济价值、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路径。

团队成员积极踊跃协助当地农户、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文创产品、农副产品的售卖。游客带走的不仅是一件商品、一份美味,更是一份关于白洋淀的文化记忆和生态馈赠。荷花作为当地的生态标识,已然成为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点亮乡村经济的“致富花”。

▲图为“探绿寻迹”团队成员学习文创知识,协助当地产品销售

三、价值思考:协同发展的观察建言

“探绿寻迹”团队进一步梳理调研数据发现,白洋淀的生态改善带动了文旅收入的极大增长:2023年接待游客量较2017年增长210%,旅游收入占当地GDP比重从3.5%升至8.2%;而文旅产业的发展,又反哺生态保护,仅荷花园每年就拿出15%的收益用于水草治理、水质监测。这种“生态筑基,文化赋能,经济反哺”的循环,生动阐释了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但协同发展中仍存在短板,经过调研发现,文创产品多停留在初级加工,缺乏进一步的品牌影响力,同质化也较为严重;生态管护大多依赖人工,智能化监测覆盖率不足,调研期间甚至在荷花园内发现了未熄灭的烟头;“荷花淀”文学IP与旅游体验结合尚不够紧密等。这些问题,将成为团队建言献策的聚焦点。“探绿寻迹”团队会凝练出更详实的调研报告,力求为白洋淀的科学治理与绿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图为“探绿寻迹”团队成员在白洋淀科普示范基地学习

四、实践尾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华北之肾”,白洋淀的健康关乎京津冀生态安全;作为雄安新区的生态基底,其绿色转型承载着“未来之城”的发展愿景。白洋淀的绿色新生,是一条生态保护、经济活化、文化传承三维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而守护这片战略水域的清波与生机,更需持之以恒的智慧与汗水。

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责任淬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河北大学“探绿寻迹”社会实践团队深感使命在肩。团队经此次实践,理解了“生态优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无数人接力守护的事业,也会尽自己所能,为河北省绿色发展贡献青春方案。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王静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