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指尖·绿创未来”——非遗簪花变废为宝创意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20 11: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依郎 熊晓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程依郎 熊晓) 为引导小学生建立积极自我认知,培养健康心理品质,8月16日上午,绵阳市三台县富顺镇社区服务中心依托“大山天使计划”公益课程,在活动开展的第10天,以绘本阅读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拒绝内耗,拥抱健康心理”主题早读活动。活动由志愿者“小熊姐姐”主讲,通过趣味课堂、游戏互动、动画科普等多元环节,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对抗心理“内耗”,收获自信与成长。

绘本启智:在故事里学会“喜欢自己”

图为志愿者在讲解早读绘本

活动伊始,小熊姐姐以绘本《我喜欢自己》为载体,带领孩子们走进小猪的世界。课堂上,老师通过生动的提问引导孩子们观察绘本细节:“封面的小动物是谁?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裙子?”“小猪最好的朋友是谁呀?”孩子们积极举手回应,在观察与思考中跟随小猪发现“喜欢自己”的意义——喜欢自己卷卷的尾巴、圆圆的肚子,也喜欢自己会画画、爱读书、能照顾自己的模样。

互动环节中,“和自己握握手”小游戏让课堂氛围愈发热烈。孩子们伸出双手轻轻相握,对着自己说“嗨,你好呀,我的好朋友”,在温馨的动作中建立与自我的联结。随后的分享环节,孩子们踊跃讲述“我最喜欢自己的地方”,有的说“我喜欢自己会跳绳”,有的说“我喜欢自己乐于助人”,稚嫩的话语里满是对自我的认可。

趣味课堂:拆解“内耗”,给思维装“滤镜”

在“认识内耗”环节,小熊姐姐通过动画科普短片,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心理内耗”的场景——考试没考好就否定自己、玩游戏输了就觉得没人愿意和自己玩……短片结束后,老师结合“作业本被画叉”“上课发言被提醒”等6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设计“思维泡泡接龙”游戏,引出“灾难化”“非黑即白”“过度概括”三种“思维陷阱小怪兽”。

“这次玩跳绳比赛我输了,看来我什么游戏都玩不好——这是哪只小怪兽呀?”志愿者的提问让孩子们迅速进入状态,分组讨论后准确指出“过度概括小怪兽”。

随后的“画出思维小怪兽”环节,孩子们发挥想象,用画笔勾勒出形态各异的“小怪兽”,在创作中加深对“内耗”的理解,学会识别自身的消极想法。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思维小怪兽图画

身心协同:从“内耗漩涡”走向“自信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陷入内耗,是因为没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身心协同”课时,小熊姐姐通过《胖仔的烦恼》动画故事,引导孩子们发现自身闪光点。“优点大搜索”游戏中,孩子们互相分享同伴的优点,也认真梳理自己的长处,原本因“做不好手工”“发言不流畅”而沮丧的孩子,在同伴的鼓励与自我发现中重新找回自信。

活动尾声的“能量集结号”环节,小熊姐姐带领孩子们回顾“内耗大作战”之旅:从认识“内耗小怪兽”,到用“思维滤镜”识别陷阱,再到发现自身闪光点。“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样子,会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和自己做朋友!”小熊姐姐的总结让孩子们备受鼓舞。最后,孩子们共同观看心理健康科普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面对困境时积极求助,拥抱健康心理。

此次主题早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趣味互动,让绵阳市三台县富顺镇的孩子们在故事、游戏与体验中学会接纳自我、对抗消极情绪。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联合“大山天使计划”公益团队,按计划推进公益课程,开展更多贴合儿童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搭建成长的“能量大本营”,助力每一位学生以自信、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绽放童年光彩。

非遗簪花手工课:变废为宝,传递文化与环保

8月18日下午三点,小熊姐姐以非遗簪花的视频为引入,带着孩子们了解簪花文化,一场充满童趣与创意的线下手工课在活动教室温馨开启。小熊姐姐以雅致的簪花文化为切入点,带领现场孩子们亲手将废弃鸡蛋托改造为精致发箍,在动手实践中传递环保理念与美学知识。

课堂伊始,小熊姐姐并未直接进入手工环节,而是通过展示簪花图片、讲述传统簪花习俗,搭配一段精心剪辑的簪花文化视频,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古代服饰配饰的雅致韵味。“大家看,古人会用鲜花、玉石做成簪子装饰头发,今天我们也要用‘特别的材料1,做属于自己的‘头饰’。”生动的讲解瞬间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纷纷期待着接下来的创作。

图为志愿者讲解簪花文化

进入手工制作环节,小熊姐姐提前为孩子们准备了剪裁好的鸡蛋托片、彩色颜料、扭扭棒、发箍底座、胶水等材料。她先是手把手演示操作步骤:1. 把鸡蛋托片修剪成花瓣、星星等喜欢的形状;2. 用画笔为“素材”涂上鲜艳的颜色,等待颜料晾干;3. 用扭扭棒制作花蕊、小装饰,再将做好的部件逐一粘贴在发箍上。

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专注地给“花瓣”涂渐变色彩,有的发挥想象把鸡蛋托片剪成小动物造型

短短两个半小时后,原本不起眼的废弃鸡蛋托,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创意发箍。孩子们兴奋地戴上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拍照留念,脸上满是成就感。

图为小朋友的鸡蛋托发箍展示   当最后一枚鸡蛋托化作头顶的绚丽簪花,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独一无二的“皇冠”,更在指尖与心间同时播下了文化传承与环保创新的种子。富顺镇社区服务中心表示,未来将持续携手“大山天使计划”,把更多非遗技艺与绿色创意带进大山课堂,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变废为宝”的惊喜里,拥抱文化自信,点亮可持续的未来。

撰文 | 熊晓

图片 | 刘诗语 刘昕竹 陈欣怡

审核 | 程依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依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