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新声·薪火相传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受助学子反哺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0 00: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薇   阅读 5.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20日讯(通讯员黄薇、庞杉杉)方寸之间见乾坤,非遗瑰宝映乡情。近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普语传情,资政惠民—语资同行助航行动团”怀揣感恩之心,走进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明朗村,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社会实践。行动团成员多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他们以青春之名,化身“助航者”,将非遗文化的魅力、实用技能的帮扶和惠民政策的温暖带到田间地头,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书写“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篇章。

图为行动团成员在明郎村合影

绳结连心:巧手编织助残新希望

此次活动,团队与明朗村残联紧密合作,提前数周便开始筹备。队员们精心选购了多种颜色的棉绳、玉线等编织材料,并提前熟练掌握了多种基础绳结技法。活动当天,在村残联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十余名残疾人朋友热情参与。教学开始时,行动团成员们从平结教起,先是进行了清晰的分步慢速演示,随后进行一对一指导,对于操作不便的学员,更是耐心地用自己的手覆着对方的手,一步一步地带。活动现场气氛专注而融洽,学员们看着原本散乱的彩绳,在一次次捻、绕、穿、拉之中逐步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手链,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些彩绳编织的不仅是手链,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与自信。

图为行动团成员指导残疾人编织绳结

非遗为桥:东方雅韵对话世界

当非遗遇上“国际范”,乡村舞台绽放别样光彩。在明郎村党群活动中心,行动团成员们精心布置了非遗体验区,他们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辅以多语种图文展板,向国际友人详细介绍了漆扇的古朴典雅、绳结的千变万化、香囊的馥郁馨香……展示着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沉浸式体验环节,行动团成员和明朗村的残疾人代表一同担任起指导老师的角色,帮助国际友人们或细致地点染颜料、或灵活地编织绳结、或精心地填充香料。活动现场笑语晏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共同创作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行动团带领国际友人体验非遗文化

政策暖心:受助学子“现身说法”惠农家

“叔叔阿姨,我是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正是有了这些好政策,才让我解决了实际困难,能够顺利上大学……”团队成员小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村民普及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意义。作为曾经的受助者,团队成员们对国家各项教育资助政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由衷的感激。他们走进村民家中,向适龄学子和家长详细讲解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学生资助政策的申请条件、流程和意义。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原本可能觉得“事不关己”或“流程复杂”的政策变得亲切可信,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单页

从“受助者”到“助航者”,行动团成员以自身受助经历为动力源泉,以所学专业为行动力量,将青春智慧与乡村需求紧密相连。他们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扶残助困中践行社会责任,在政策宣讲中传递国家关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受助学子感恩回馈、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贡献了独特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黄薇 庞杉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