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蔡诗珍、高雨珊、董璇)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当下,传统农业如何挣脱数智化转型的枷锁,让土地孕育的优质物产跨越山海、对接广阔市场,成为亟待探索的时代课题。近日,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浔禅·星颜”实践团奔赴云浮市新兴县社圩番石榴种植场,脚踩泥土深入果园,围坐农舍倾听梁耀明先生心声,以青春智慧碰撞乡土需求,为当地番石榴产业注入破局的动能。
▲图为实践团奔赴云浮市新兴县社圩番石榴种植场与梁耀明先生合照
一、果园深行:触摸生长肌理,感知耕耘温度
晨曦中的新兴县番石榴基地,连片果树在微风中舒展枝叶,青润的果实或裹着透明套袋静卧叶间,或裸露在阳光下泛着自然光泽,饱满的形态里藏着一整个春天的滋养。梁耀明先生带着实践团成员穿梭其间,粗糙的手掌抚过果树的枝干,指尖划过套袋的纹路,讲述着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种植门道:选幼果套袋要拿捏好时机,太早易损伤果柄,太晚则难防虫害;修枝时要循着果树的生长脉络,疏除过密的细枝,让养分顺着主枝稳稳流向果实;施肥需用经岁月发酵的有机肥,既能让果实积攒自然的清甜,又能护佑脚下这片耕作了大半辈子的土地。实践团成员们跟着梁耀明先生学套袋、辨果相,有人学着将透明袋轻轻撑开,在指引下一点点调整松紧,生怕力道不当伤了幼果;有人蹲在果树下,观察不同树龄的果树结果形态,试图从枝叶的疏密里读懂生长的密码;还有人举着相机,镜头从挂满果实的枝头移向梁耀明先生弯腰劳作的背影,想把这份“土地与手的对话”定格成更鲜活的画面。当指尖触碰到果实的温度,掌心沾染上泥土的气息,成员们才真正明白,一颗番石榴的成熟,从来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而是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悉心照料——这份认知,让青春的视角与乡土的坚守在此深深共鸣。
▲图为实践团成员探查与学习社圩番石榴种植场的番石榴种植
▲图为实践团成员尝试为番石榴套袋
二、农舍漫谈:倾听转型困惑,梳理产业梗阻
午后的阳光透过农舍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实践团成员与梁耀明先生围坐成圈,桌上的水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话题从田间的收成转向“网上卖果”时,梁耀明先生的话语里渐渐多了些迟疑。长期以来,社圩番石榴种植场的番石榴多是等着收购商上门,果实摘下就过秤、装车,至于最终流向哪些城市、被怎样的人品尝,鲜少知晓,市场的喜好与需求,像是隔着一层朦胧的纱。
谈及线上沟通,梁耀明先生的无奈更明显些。方言里的“脆甜”与普通话里的“清甜”,在传递中总有些微妙的偏差,消费者追问的“成熟度”“口感层次”,用惯了乡土表达的他,总觉得词不达意,生怕一句解释不清,反倒丢了生意。物流的难题更是如鲠在喉,果实饱满多汁,运输时既要防磕碰又要保新鲜,包装与运费加起来,有时比果实本身的价值还要高,想把果子卖到更远的地方,光运费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而那些线上交易的流程、售后的规则、手机里的各种操作界面,对习惯了传统交易的梁耀明先生来说,更是像一本看不懂的天书,想尝试却又怕出错,只能在犹豫中错失机会。
这些细碎的困惑,像一道道细密的网,缠绕着产业升级的脚步。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沟通的壁垒,从成本的压力到技术的门槛,这些现实的梗阻,不仅是社圩番石榴种植场番石榴产业的痛点,更成为实践团思考破局路径的起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梁耀明先生交谈农产品电商化困境
三、青春破题:碰撞创意火花,铺就转型路径
带着沉甸甸的调研笔记,实践团在基地的临时住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年轻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针对沟通的壁垒,大家计划拍摄“方言 + 字幕”的果园短视频,镜头里是梁耀明先生在田间劳作的身影,耳边是带着乡土气息的方言解说,屏幕上是清晰的字幕翻译,让消费者既能感受到原生态的种植氛围,又能精准理解每一句介绍的含义,让“乡土味”成为独特的吸引力,而非沟通的障碍。
面对物流的成本压力,成员们想到了“抱团取暖”的办法——调研当地的物流网点,推动周边的种植户联合起来,统一收集订单、集中打包发货,通过规模效应与物流公司协商更优惠的运费,让每一颗番石榴的运输成本降下来,让远方的消费者能以更实在的价格尝到这份清甜。
为了让线上销售更顺畅,大家还打算设计专门的透气保鲜包装,既能减少运输中的损耗,又能保持果实的新鲜度;同时整理一份简单明了的售后指引,用梁耀明先生们能看懂的方式,讲清楚遇到常见问题该如何处理,让他们面对售后时不再手足无措。至于那些复杂的数智化工具,实践团计划将操作步骤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动作,配上图片和通俗的说明,做成“乡土版操作指南”,让像梁耀明先生一样的种植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图为社圩番石榴种植场番石榴特写
实践团将持续扎根基地,通过拍摄宣传视频与直播宣传等方式,用持续的行动将创意转化为实效。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相遇,不仅是一次助农实践,更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当年轻的智慧俯身贴近土地的需求,那些困扰传统农业的转型难题,终将在双向奔赴中找到破解的答案,让每一颗饱含汗水的果实,都能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丹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