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耿欣怡)七月流火,蝉鸣阵阵,却盖不住河南商丘柳林小学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与欢快笑语。这个夏天,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灼灼信火,豫见童梦”支教团跨越千里,将知识的甘霖与温暖的陪伴,播撒在这片渴望成长的土地上。十三位队员以青春为笔,以热忱为墨,在商丘的乡间课堂内外,书写了一段关于责任、希望与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
一、匠心打磨课堂,知识启迪智慧
面对当地小学教学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支教队员们将哈工大严谨求实的学风带到了商丘的讲台。他们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涵盖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多门类课程,力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融合。
图为支教队员教授孩子们数学基础课程
数学课上,抽象的公式与定理通过精心设计的趣味游戏变得触手可及;英语课堂上,欢快的英文歌曲和情景对话点燃了孩子们开口表达的勇气;语文阅读课则成为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引导孩子们在文字中感受世界。为巩固学习效果,队员们坚持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个性化辅导,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不放弃任何一个追赶的机会。他们深知,每一个专注的眼神,每一次豁然开朗的点头,都是对这份匠心教学最好的回馈。
二、脚步丈量温情,家访叩响心门
放学后,支教队员们分成小组迎着夕阳、踏着乡间小路,共同走访学生家庭。大家围坐于家长身旁,热忱攀谈间,从柴米油盐的日常起居到课堂内外的学习状态,细致勾勒出每个孩子最真实的成长图景。走访归来,队员们梳理细节,深入反思,循着孩子们的实际需求不断打磨帮扶举措,尽心尽力让每一份支教的心意都更精准地抵达孩子们身边
图为支教队员与孩子家长交流探讨
在代雨莹同学家中,队员徐诗雨、李金儒和林志洋与家长积极交流,了解了代雨莹同学的具体情况,对代雨莹同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队员张荣焱则在家访日志中写道:“看到孩子眼中闪过的光芒,听到家长反复念叨的‘麻烦老师多费心’,那一刻,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无比真实,也更坚定了我们尽己所能的信念。”
三、趣味实验探秘,点燃科学梦想
作为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学子,支教团特别为孩子们带来了充满魅力的“奇思妙想”科学实验课程。他们巧妙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设计了一系列安全、直观、趣味盎然的物理与化学小实验。
图为孩子们感受伯努利喷泉的神奇之处
绚丽的彩虹桥:既好看又能直观感受到毛细现象的奇妙;有趣的空气炮 既好玩又能让孩子直观感受空气的力量;奇妙的静电小陀螺:既有趣又能让孩子感受静电的神秘力量;神奇的伯努利喷泉:既能惊叹于物理原理的奇妙,又能亲手探索气压与流速的奥秘,队员和小朋友们都玩得入迷呢!
两周的支教时光短暂却厚重。哈工大(威海)的学子们不仅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知识课程和充满趣味的科学体验,更以真诚的陪伴叩开了孩子们的心扉,以家访的足迹连接起学校与家庭的期望。他们如同知识的“发电机”,为乡村课堂注入活力;更是希望的“播种机”,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埋下梦想的种子。而对支教队员们而言,商丘的这片土地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也让他们深刻体悟了奉献的价值与教育的真谛。这是一场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当知识的星火点亮乡村的夜晚,也照亮了哈工大学子服务社会、勇担使命的前行之路。这片热土铭记着这个夏天,一群年轻人为点亮希望所付出的汗水与真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耿欣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