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进社区,童心筑梦暑期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19 23: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向海鑫   阅读 6.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社区暑期托管成为破解家庭“看护难”的重要抓手,高校社会实践力量的注入更让公益课堂焕发新活力。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永钚言弃实践队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7月21日至8月1日前往曲阜市耕天下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公益课堂,15 名队员以“安全守护+科学启蒙+素养培育”为三维坐标,为社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成长盛宴,用青春力量搭建起高校服务社区的实践桥梁。

脚步丈量需求匠心打磨课程

▲图为实践队员参加线上会议

▲图为本次课堂最终课表

5月中旬与社区敲定合作意向,到7月末正式开课,这两个多月的精细筹备,远不止是流程上的铺垫,更是实践队用真心贴近社区需求的过程。队员们深知,暑期课堂的核心是“适合孩子”——6-12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旺盛、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既需要筑牢安全防线,也渴望接触新鲜知识。因此,他们一次次走进社区观察、与家长沟通,最终从“生存必需、发展所需”出发,筛选出科普安全教育、启蒙科学实验、趣味手工制作三大核心模块,既紧扣“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又呼应“科学素养”的培育目标。

实践队通过多轮会议细化方案:明确 15 名队员分工,每节课都设主讲与辅助人员,双重保障课堂秩序与教学质量;制定精准到时段的课程表,平衡学习与互动;针对课程特点备齐物料,像防溺水课的绘画工具、火灾逃生课的场景图片、化学实验的日常用品等;还精心挑选主题礼品,如火焰贴纸、迷你垃圾桶模型,增强课程吸引力。活动中,实践队每日与社区对接,根据孩子反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与时长,全力确保效果最优。

循迹童心所向,科普夯筑屏障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安全重要性

 

▲图为孩子们举手积极回答问题

▲图为小游戏环节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积极互动

▲图为学生绘画防溺水安全警示牌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哪些垃圾属于有害垃圾”

▲图为实践队员辅助孩子们进行“垃圾投投乐”游戏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DIY各自的垃圾桶

▲图为实践队员们准备奖励贴纸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们讲解内焰与外焰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一同观看视频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小朋友参与“大家来找茬”游戏

7月21日至28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永钚言弃社会实践队围绕青少年安全与环保需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筹备阶段,队员们倾注心血:为防溺水课堂,整合近年典型溺水案例,筛选警示视频,搭建涵盖防溺水重要性、自救互救技能的课程体系,设置急救问答和手工实践环节;垃圾分类活动前,深入研究分类知识与案例,制作生动宣传海报和科普视频,多次与社区协调场地和学生名单,敲定以趣味游戏为主、简单讲解为辅的活动方案;防火活动则充分考量未成年人认知规律,集体研讨后制作卡通 PPT、精选学习视频,设计互动游戏并准备小奖励,力求让知识更易被接受。

活动开展时亮点纷呈。防溺水课堂上,队员结合案例剖析事故原因,教导孩子远离危险水域,通过视频展示和互动体验传递知识,急救问答环节鼓励孩子踊跃参与,队员耐心答疑,最后的安全警示牌DIY、溺水救援模拟器等项目,让知识从课本走向实践。垃圾分类活动中,队员结合实例细致讲解分类要点,“垃圾投投乐”“DIY 垃圾桶”等游戏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面对部分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队员及时增加互动元素,成功吸引他们加入。防火活动里,队员讲解火灾危害,用比喻转化科学原理纠正认知偏差,演示“逃生三步法”,通过互动问答巩固要点,讲解并让孩子操作干粉灭火器模型,“大家来找茬”游戏强化了安全意识与隐患识别能力。系列活动融知识与实践,以青春力量为青少年成长筑牢防线。

指尖绽放创意,传递温暖真情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如何用扭扭棒制作手工

▲图为孩子们合作绘制卷轴

▲图为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7月23日及30日,为了丰富社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曲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永钚言弃实践队开展了两场手工趣味课,从用扭扭棒编织“爱的礼物”,到在卷轴上挥洒天马行空的想象,开启了一段与孩子们双向奔赴的美好旅程,为暑期社会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扭扭棒制作课上,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们介绍了扭扭棒材料,并展示了即将制作的“眼镜“康乃馨样品。随后实践队队员们将制作步骤仔细拆解,一边耐心讲解每一步的动作,一边放慢动作进行示范。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认真地模仿着实践队员们的步骤。面对困难时,实践队员们手把手耐心指导,轻声鼓励,帮助学生们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卷轴绘画活动中,实践队队员采用“无模板”教学,孩子们自由分组创作,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分享与互助,释放想象力。两次手工趣味活动让学生们习得技能,学会团队合作并体会表达爱的美好。

品读经典故事,滋养心灵成长

▲图为志愿者帮助孩子们挑选书籍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精讲著作

▲图为实践队员让孩子们分享阅读内容

▲图为孩子们在阅读经典读物

7月29日,为了丰富社区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孩子们感受经典故事的魅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永钚言弃实践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典故事精读与分享活动。实践队队员们通过精读解析、互动分享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趣味中亲近经典,在思考中汲取养分。

筹备时,队员了解孩子阅读偏好与认知特点,确定《西游记》《草房子》等书单,梳理其核心情节与寓意,设计精读方案。活动中,队员以亲切语言带孩子们走进经典,通过提问互动挖掘成长智慧,孩子们不再停留在“读故事”的层面,而是学会从经典中“悟道理”,将书中的精神力量内化为对成长的深刻理解;自由分享环节,孩子们踊跃上台分享,将经典内涵与自身感悟巧妙融合,展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会阅读乐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激发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

播撒科学梦想,点亮多彩童年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起完成演示实验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神奇的变色”实验原理

▲图为实践队员协助小朋友完成实验

▲图为小朋友争相展示各自的实验作品

7月22日及31日,为响应大学生“三下乡”号召,点燃儿童的科学梦想,播种未来成长的希望,曲阜师范大学化学院永钚言弃实践队开展“三下乡”科学小实验活动。

筹备阶段,队员锚定核心目标,将化学知识转化为童趣语言的目标,打磨方案,用寓教于乐的互动设计打破知识壁垒,让孩子们在欢乐中触摸化学奇妙,萌发探索热情。活动设计了知识宣讲和化学实验课堂,队员结合汽水冒泡、烟花等生活现象讲解其化学原理,随后开展“火山爆发”“气球长大了”“神奇的变色”等实验,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并猜测原理,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教授正确的化学知识。最后指导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探索热情,播下科学梦想的种子。

青春接力续航,爱与成长同行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合照

为期两周的暑期公益课堂落幕落下帷幕,结业会上的歌声、舞蹈与欢笑,早已超越了“活动结束”的仪式感,成为一场“双向成长”的见证。对社区的孩子们来说,这两周不仅是知识的收获——他们学会了保护自己,爱上了科学,更在手工创作中找到了自信;对15名实践队员而言,这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他们不再是课本里的学习者,而是能站在孩子面前讲课、能根据反馈调整课程的“教育者”。这种双向的成长,让高校与社区的连接有了温度:高校的专业知识找到了服务社会的出口,社区的需求得到了精准回应。正如实践队总结的,“最好的教育,是让知识像彩虹一样,既有科学的光谱,又有童趣的色彩”,而这场课堂留下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笑脸与队员们的实践报告,更是一颗种子——一颗埋在童心深处、关于“成长”与“连接”的种子,会在未来不断发芽,让青春力量服务社区的故事继续生长。(通讯员:向海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海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