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出击!和千年石刻唠唠文脉“新磕”

发布时间:2025-08-20 16: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兹君 张耀尹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青春对话石刻,解码千年文脉

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李兹君 张耀尹)为响应文化强国战略中“文物活化利用”号召,落实青春实践赋能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2025年7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少云忠魂继,安居文脉传”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铜梁博物馆,围绕明代石刻、铜梁探源展区、陶俑等文化载体开展研学,以青春视角解码历史脉络,探寻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文物活化:青春互动唤醒石刻生命力

在明代石刻展厅,实践团聚焦吹奏造型石刻造像,运用简单的道具模拟和场景复现的方式,手持仿制乐器还原古人吹奏姿态,与石刻造像构建“古今同框”。调研发现,这般互动让石刻从“静态展品”转变为“历史参与者”,团队成员借模仿动作、观察神态,直观感知明代社会的生活意趣与艺术审美,使沉睡文物重焕生机;同时,趣味互动突破传统观展模式,以“可体验、可参与”形式降低历史文化理解门槛,为博物馆教育提供青春实践样本。

(图为实践队员模仿古人吹奏姿态)

地域溯源:解码铜梁文化传承基因

聚焦“铜梁探源”展区,团队依托史料研读和空间关联的方法,结合遗址分布图、旧石器文物、古人类化石及文字史料,梳理铜梁从远古到文明的发展脉络。从旧石器遗址的“生存印记”到古人类化石的“进化证据”,印证铜梁地域“连续性文化发展”特征,构建起“远古—现代”文化传承逻辑;成员也借溯源,明晰了铜梁文化脉络的地理根源与历史厚度,领会了“地域文化基因”对当代城市发展的精神滋养价值。

(图为铜梁探源及遗址发掘展示)

陶俑解码:微观切片还原明代生态

形态各异的明代陶俑阵列,成为团队探究焦点。实践中,成员分工拍摄击鼓乐俑手势、记录弄笛吹俑乐器样式,还讨论了侍从俑服饰细节,在观察交流中拆解这些“历史切片”的密码。击鼓的韵律、弄笛的姿态、侍从的恭谨,细节处藏着匠心。透过陶俑,明代铜梁的社会画卷渐显:乐俑藏民俗庆典,侍从俑映阶层差异,往昔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它们既是艺术杰作,也是“历史化石”,团队在“观察—讨论—联想”中触摸到古人日常温度,为青年解读文化传承密码提供了实践样本。

(图为明代陶俑陈列)

行动延伸:青春力量赋能文化传承

此次铜梁之行,青春目光拂去石刻尘封,年轻身影穿梭于陶俑阵列。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文化血脉的觉醒。未来,三下乡团队将带着实践所得,通过校园宣讲、新媒体传播等方式,积极推广铜梁博物馆的明代石刻与陶俑文化,让这份承载着岁月温度的珍贵遗产,在青年力量的守护下续写传承新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耀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