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支教日志:在遵义山区,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双向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20 12: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石宜衡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20日讯(通讯员 石宜衡)黔北苍翠的层峦间,河南大学绿芽支教团星辰支队与余庆中学的少年们以七日为卷,共同书写名为双向成长的答卷。当自我认知的镜面映出星光,废弃品蜕变为霓裳,普法情景剧淬炼出团队智慧——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让教育成为青春与青春彼此点燃的火焰。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声在夏令营响起的叩问,成为了孩子们向内探索的起点。通过真诚的自我描述与相互倾听,学生们不仅更好地认知了自身的闪光点与价值,更在同伴的“看见”与肯定中显著增长了自信心。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为他们以更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茁壮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这样的契机,悄然点燃了孩子们内心的光。

图为活动剪影

“溶洞生态保卫战!”

在精心设计的“溶洞生态保卫战”研学活动中,学生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将前几天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以及日常积累的废纸等废弃物收集起来。随后,这些收集的“废弃物”被带回清洁处理。学生们在指导下,将垃圾废品作为原材料,进行创意改造。最终,一场环保时装秀惊艳呈现,废弃物化身为充满想象力的服饰,生动演绎了“变废为宝”的理念,响亮宣告了保护自然遗产的决心,使探索体验升华为一次深刻的环保实践教育。

图为活动展示

普法志在必“行”

普法教育势在必行。支教队聚焦校园霸凌、网络借贷、婚姻诈骗等热点问题,通过沉浸式情景教学将法治理念送进山区课堂,让生硬的法律条文走出课本、走进学生心里。学生在角色扮演与互动思辨中切身感知法律边界与规则重量,学会用法律视角审视日常风险,自觉将守法意识转化为行为准则,实现了法治教育与青春成长的同频共振。

巧手制灯清流

在扎实的普法教育之外,支教队还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项富有文化意涵的放河灯活动。活动筹备阶段,学生们在支教队队员的指导下,利用预先收集或准备的环保材料动手制作河灯。制作完成后,全体成员有序前往安全可控的指定水域。夜幕降临或黄昏时分,学生们亲手点燃河灯中的环保蜡烛,小心翼翼地将承载着个人祈愿或集体祝福的河灯放入水中。一场放河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沉浸式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机会,他们亲身感受了传统文化的仪式感与精神内核

图为活动准备阶段

图为放河灯环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宜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