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石宜衡)7月23日至28日,河南大学绿芽支教团星辰支队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中学连续开展三场“专业+”素质拓展示范课,把课堂搬进深山,把“德智体美劳”装进七巧板、扎染缸和AI,为余庆中学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五育”盛宴。
七巧生智,协作启新程
“玩转七巧”课堂上,色彩斑斓的七巧板成为孩子们手中的魔法拼图。学生们通过组内热烈讨论策略、组间主动协商交换所需碎片,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小组内高效分工与组间友好协作,是完成复杂拼图目标的关键。这不仅是一场智力的角逐,更是协作精神的生动课堂——团队合作的种子在孩子们互帮互助、共享碎片的过程中悄然生根。
图为活动剪影
靛蓝入布,古艺焕新彩
“蓝染星火”非遗工坊内,靛蓝的清香弥漫开来。上半场,学生们系统学习贵州蜡染的精湛工艺流程与蕴含深厚民族精神的传统纹样,领悟其作为文化瑰宝的价值。在亲手体验扎染技艺时,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蓝染作品,深刻感悟非遗魅力与传承责任使命。下半场,课堂摇身变为沉浸式“情报破译”现场——学生们化身“情报破译小队”,手握《蜡染密码手册》,专注破解蜡染图案中隐藏的“文化密语”。在紧张的解密过程中,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红色精神通过这独特的“非遗密码”悄然注入心田。
图为活动剪影
思辨AI,叩问未来门
在“AI思辨赛”的激烈辩论场上,前沿科技与人文思辨激烈碰撞。学生们围绕“虐待虚拟游戏NPC是否有道德问题”以及“AI时代提问题与得答案谁更重要”两大富有时代性的辩题,引证据理,拓展思维深度。稚嫩却真诚的发言此起彼伏,在交锋中深化了对科技伦理与创新本质的理解。随后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自我探索环节,则引导学生们理性分析自身优缺点、探讨改进方向。通过倾听同伴评价,学生们惊喜地发现了自己未曾注意的闪光点,自信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图为活动剪影
河南大学绿芽支教团星辰支队的“五育”课堂,以“专业+”为杠杆,精准撬动山区素质教育的深层需求。从七巧板的协作智慧、蓝染布的匠心传承与红色密码破译,到AI伦理的思辨与自信心的建立,他们不仅输送知识,更致力于唤醒潜能、启迪心智。团队负责人表示,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视野的打开和信心的点燃。支教团成员们正利用自身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背景,继续开发更多融合前沿理念与乡土实际的特色课程,让这场深入大山的“五育”实践,持续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宜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