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声传媒赋能团故事贺卡活动:以纸笺传情,定格黄冈英雄往事

发布时间:2025-08-06 18: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毕蔓妮   阅读 7.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红声传媒赋能团开展“黄冈英雄故事贺卡”主题创作活动。同学们以红色卡纸为载体,书写吴先恩、张天云等黄冈英雄事迹,粘贴装饰,将崇敬与红色情怀凝练成故事手卡,用创意传递英雄记忆。 活动中,普通话传承如隐形脉络,贯穿红色记忆的挖掘、表达与传递,让英雄故事在规范语言承载下更具穿透力与感染力,也使语言传承与红色文化传播形成深度交融的生动实践。

创作现场:红卡为底,书写英雄故事

活动现场,红色卡纸整齐摆放,彩泥、鸡毛贴纸、货郎担图案贴纸、画笔等创作工具一应俱全。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翻阅吴先恩、张天云的事迹史料,普通话的统一表达让每一个革命片段都清晰可辨。有人用标准发音念出“吴先恩假扮货郎藏匿机密文件”的史料原文,将“货郎担”“隐蔽战线”等专用词汇的含义准确传递;有人以流畅的普通话补充“鸡毛信”在革命年代的特殊意义,解释“插上鸡毛表示情报紧急”的历史背景。方言中可能存在的谐音混淆、语义偏差被彻底消解,比如“信”在部分方言中的发音差异,在普通话语境里被统一为清晰的表达,确保少年英雄张天云“机智送情报”的核心情节不被误读,让英雄事迹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规范语言中精准落地。

在装饰环节,同学们紧扣故事主题创意百出。印有“我爱中国”“中国万岁”的贴纸,精准传递情感;天安门、红旗等元素的融入,让贺卡的红色氛围愈发浓厚。更巧妙的是,部分同学在贺卡边缘用小字写下的普通话标语,如“传承英雄志,奋进新时代”,既贴合故事主题,又将语言传承与精神传承融为一体。这些文字与货郎担、鸡毛等图案元素相互映衬,让“用普通话讲好英雄故事”的理念从隐性变为显性,使每一张贺卡都成为“红色文化+规范语言”的微型载体。

作品呈现:方寸之间,承载黄冈红色记忆

活动收尾,桌里铺满了完成的故事贺卡,成为传递黄冈英雄情感的“微缩展台”。有的贺卡以简洁文字勾勒吴先恩的革命历程,“货郎担里藏忠魂,烽火岁月守初心”,搭配国旗与爱心贴纸,将对英雄的敬意与红色精神相融合;有的聚焦张天云的少年担当,详实的故事片段,展现出勇敢无畏的精神力量;把“英雄故事”与“家乡情怀”结合,展现新时代青年对本地红色历史的理解。

这些贺卡,或质朴、或精巧,却都承载着同学们对黄冈英雄的深厚情感。手写的字迹里,有对英雄的缅怀、对历史的铭记、对精神的传承,装饰元素则成为情感的生动注脚,让每一份红色情怀都可触、可感,在红卡纸的方寸之间,绘就成一个个鲜活的黄冈英雄故事。

活动意义:以创作赋能,传承黄冈红色基因

此次活动的深层意义,在于将普通话传承从“语言训练”升华为“文化实践”。当同学们用普通话研读英雄史料、书写革命故事、分享红色感悟时,他们不仅在使用一种语言工具,更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后续红声传媒赋能团计划推出的短视频、推文,将以普通话为主要传播语言,让这些承载着黄冈英雄记忆的贺卡故事走出活动现场,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可以说,这场以“纸笺传情”为形式的活动,既让英雄往事在红卡上定格,也让普通话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完成了一次有温度的传承——当规范语言与红色基因相遇,便碰撞出“既传文脉,又传心声”的独特力量,为新时代的语言传承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本。

 撰文|姚保卫、赵绍佳、毕蔓妮

 图片|杨娜、黄梦渟

 审核|吕瑞文、张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毕蔓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