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汪子一 车思仪 杜泓萱 杨振鹏)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泉塘中学拉开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志愿宣讲活动的帷幕。志愿者们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通过故事引入、实地探索与创意实践,引导学生从校园出发,构建“认知-行动-传播”的生态守护链条,将绿色理念从课堂延伸至家乡肌理。
活动以“蜜蜂消失的连锁反应”为切入点,志愿者讲述了浙江至安徽一带出现的“僵尸蜜蜂”现象——蜂群衰竭失调症导致工蜂离奇消失,进而威胁数万种植物授粉与人类粮食安全。“如果蜜蜂灭绝,人类最多只能存活4年”的警示(爱因斯坦预言),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物种链断裂的危机。结合校园“开心菜园”实践基地的生态资源,志愿者进一步讲解:“就像种植的黄瓜、茄子需要蜜蜂授粉,校园里的每棵树、每株草都是生态网的重要节点。”
图为志愿者正在进行宣讲 供图1
在“校园生物大搜索”环节,学生们分组记录下教学楼旁的樟树、菜园里的瓢虫、草丛中的蚱蜢,共识别动植物37种。八年级学生王琳在观察笔记中写道:“原来操场角落的三叶草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为蜜蜂提供营养。”基于调研结果,学生们设计出“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将闲置花台改造为“蜜源植物角”,种植吸引传粉昆虫的波斯菊;用几何知识绘制物种分布图,标注鸟类栖息的乔木区域。这些方案已被学校纳入“劳动教育实践月”实施方案。
志愿者还鼓励学生将行动延伸至家庭。七年级学生李浩在家长陪同下,记录了家附近池塘从5月到7月的物种变化:“青蛙卵从密集的‘黑点’变成蝌蚪,但塑料袋垃圾增多让水面少了浮萍。”他据此撰写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我能做什么》心得中,提出“池塘垃圾清理轮值制”,已被社区采纳。
图为志愿者正在与学生进行互动 供图2
“从识别校园草木到守护家乡池塘,学生们正在用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志愿者领队陈曦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乡村校园的生动实践,更培育了一批“少年生态观察员”——他们的保护计划与家庭实践记录,正通过校园展板与社区宣传栏,成为连接青少年与家乡生态的纽带。
正如泉塘中学将劳动教育与生态保护结合的传统,这场宣讲让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知识变为习惯,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乡野,为“何以中国”的生态答案写下青春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子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