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岑泳霖、陈嘉辉、赖吉英、黄睿豪、陈政莹)篮球场上的拼搏需要力量,生活中的安全更需要智慧!7月17日,广东医科大学篮梦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篮梦”)带着特殊的‘技能包’走进红星社区。
图为学生们和篮梦队员全体合照 岑泳霖 摄
当哨声在训练场响起,这次传递的不是战术指令,而是心肺复苏的按压节奏;当手掌不再托举篮球,而是演示海姆立克法的急救手势;当胶带不再固定护腕,转而缠绕成保护伤口的包扎结。
篮梦队员岑泳霖先以 “吃饭噎到怎么办”“有人晕倒怎么救” 等日常场景引入,瞬间抓住学生们注意力。李智鸿一步步说明基础包扎方法,连绷带末端如何固定都讲得清清楚楚。
其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 —— 从心肺复苏时对按压频率、深度的精准把控,到海姆立克法中冲击部位的解剖学定位,再到包扎操作里对绷带固定原理的医学阐释,无不彰显出作为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严谨积淀。
图为队员岑泳霖和李智鸿上课讲解 伍婧琦摄
随后大家分组模拟,队员马玮涓在旁逐一纠正动作,原本陌生的急救知识,就这样在互动中变得易懂又好记。
图为马玮涓带领学生分组练习 黄睿豪摄
当最后一圈包扎绷带整齐收尾,这堂急救课也画上了温暖的句号。队员岑泳霖和李智鸿用医学生的专业,把冰冷的医学数据变成了可操作的生存技能 —— 从按压频率的精准计数到定位的清晰标注,每个细节都藏着对生命的敬畏。
图为学生们包扎练习成果展示 陈政莹摄
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信念的播种:专业的急救技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医学术语,而是能被孩子掌握的生存工具。当孩子们举起小手模仿按压动作时,生命教育的种子已悄然萌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岑泳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