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石琳)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九曲安澜社会实践队为了探究土地流转在优化黄河流域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助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中的作用,走入山东省临沂市大丁庄村及其周边村庄开展深入调查,开启了一场关于农村土地利用流转的深度调研之旅。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农村土地常面临撂荒、碎片化经营导致的水土保持能力弱等问题。实践队员在走访中,与大丁庄村的孙大爷展开了深入交流,揭开了土地流转前后农村土地利用的真实图景。孙大爷回忆,过去村里的土地多呈小块分散状,加之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流失,大量土地撂荒。“地,没人管就容易荒,一刮风下雨,土都被冲到沟里,慢慢就瘦了。”这种分散撂荒的状态,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土地流转带来的改变,让孙大爷难掩笑意:“现在土地集中起来,企业统一管,不光种得好,地也‘壮’了。”实践队员了解到,流转后的土地通过规模化整理,适配大型农机进行深耕、秸秆还田等作业,提升了土壤肥力。
图为农村土地流转后建设的蔬菜大棚。
通过与多位农户的交谈,队员们清晰认识到:农村的土地流转利用,不仅是土地经营模式的转变,更是对土地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与高效利用 —— 既解决了撂荒问题,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又通过集中化的生态化种植管理,为水土保持筑牢了根基。
图为李师傅向实践队员介绍村庄农田种植情况。
跟随农户的脚步,实践队来到集中流转后的规模化农田。这片流转后土地,如今呈现出与传统耕作截然不同的景象:田块规整连片,田埂间的生态沟渠蜿蜒延伸,智能设备在田间有序运作。负责农田管理的李进民师傅向实践队队员们介绍了如今农田种植的相关状况。过去农户分散灌溉时,多凭借经验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管理,引入智能滴灌和喷灌技术,这些系统能够依据土壤墒情以及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精准供水。队员们仔细观察发现,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一根根细小的管道和喷头,将水均匀、缓慢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避免了水的大量流失和蒸发。
图为李师傅带领实践队员参观的机械农具。
随后,李师傅引领实践队员们抵达农机停放处,向队员们展示了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农具,并对这些农具的运作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这些机器不仅省油,作业时还能控制秸秆粉碎长度,留茬高度也能调。”据李师傅介绍,其中一台联合收割机功能极为先进,集收割、脱粒、分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以往,收割庄稼需先用镰刀割,再用脱粒机脱粒,工序繁杂,且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如今,凭借这台联合收割机,一人操作一天就能收割几十亩地,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该联合收割机燃油效率颇高,相较于以前的小型农机,能节省一半以上的燃油。队员们一边认真聆听李师傅的讲解,一边仔细观察这些先进的农机具,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而土地流转则为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图片为九曲安澜社会实践队照片。
实践队通过入户访谈、田间勘察、数据统计等方式,收集了山东省多个村落的土地流转案例。此次实践活动,村民们切实感受到土地流转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助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中的作用。队员们通过实践中与农户的交流,深入农田,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深刻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持续关注农村土地流转与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撰文 | 石琳
图片 | 石琳
一审 | 孙婉莹
二审 | 杨子涵
三审 | 李怡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