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协同织“心网”,黎大商学院实践队数智心理服务落地百崎乡

发布时间:2025-08-07 00: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墩煌、张丽平、刘二巧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刘墩煌、张丽平、刘二巧) 暑期百崎回族乡里中,微风轻拂,服务站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是黎明职业大学商学院“心理社工·沐光同行”实践队以“心理+社工”模式,结合数智化工具,为乡村青少年编织心理健康支持网的生动缩影。

▲图为实践队开展心理团辅破冰活动

校社衔接协作

针对暑期青少年心理服务空档期与乡村地理空间阻隔困境,黎明职业大学商学院联合社工服务机构组建“心理社工·沐光同行”团队,构建双轨机制——社工服务组织提供资源链接支持,高校学生志愿者注入数智心理动能。入驻首日,实践队将服务站会议室改造为“心理健康微课堂”,通过手心相连破冰、“吹球接力”游戏,迅速建立信任纽带,让碎片化资源转化为“家门口”的常驻服务。

▲图为孩子们观看实践队制作的数智心理短视频

萌鹿智愈童心

电子屏上跃动的数智伙伴“鹿鹿”,成为破解心理专业术语壁垒的密钥。鹿鹿的诞生灵感源于实践队对心理服务数智化的探索。团队依托大模型驱动语义交互,借助AI视频技术生成动态场景,让“鹿鹿”开口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此外,通过捕捉青少年对短视频的亲近感,实践队还运用数智视频生成技术,针对乡村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困扰和心理特点,量身定制了心理健康卡通短视频,将专业心理知识悄然融入孩子们的休闲时光。

▲图为实践队开展手工疗愈活动

双轨疗愈共生

实践中,实践队还巧妙地将心理疗愈与乡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打造出“学业赋能+手工疗愈”的双重模式。通过左手“解难题”,右手“制清凉”,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心理与学业的双重成长。“学业赋能”环节,实践队以趣味讲解和互动答疑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知识难点;“手工疗愈”环节,则为孩子们带去了夏日的清凉与宁静,通过手工制作释放学业压力。学业与心理的融合课堂,使课业压力变成轻盈的纸飞机乘风远去。

▲图为实践队活动合影

长效机制扎根

“心理社工·沐光同行”实践队在乡村的心理服务并未画上句号,而是开启了新的篇章。实践“社工链接、乡村支持、高校执行”的心理服务模式,使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得以在暑期顺利维系。从短期实践到长期合作,从技术赋能到情感联结,实践队用青春与智慧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路径,推动“智愈未来”从愿景逐渐转变为现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墩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