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黎明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智汇科普”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深入泉州市东湖街道、北峰街道以及泉州交发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聚焦3D打印、人工智能编程、EV3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通过科普讲解与实物演示,将复杂原理转化为趣味实践,与社区的孩子们共赴一场“暑期魅力科技之旅”。
创意3D,“印”领未来科技潮
“小朋友们,知道我手里的这条小龙是怎么‘变’出来的吗?”科普课开始前,实践队员毛晟宇问道。话音未落,便有孩子举手抢答:“是工厂的机器做的!”
“对!也不全对!大家看,这是我用自己的‘小工厂’——3D打印机制作出来的。”毛晟宇向东湖街道凤山社区的孩子们介绍3D打印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同时通过图片与视频,全方位展示3D打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器官建模、工业制造领域精密部件的设计与生产、家居生活领域的创意摆件与模玩制品等广泛应用。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3D打印机工作原理
为了让大家拥有更直观的体验,活动设置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用3D打印笔“绘”制属于自己的想象。数字、花草、小动物、皇冠、眼镜、桥梁、铁塔……从简单的线条到复杂的立体模型,无一不是创意满满的作品。男孩小华说:“我感觉自己就像神笔马良一样,用笔就能画出真实存在的作品,真是太有趣了。”
图为孩子们展示3D打印作品
妙趣编程,“码”动青春科技心
实践队还将少儿编程智慧科普课程带进社区,通过人工智能编程实验箱的操作体验、趣味互动课堂及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引领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编程的魅力。
孩子们在“智能遥控电风扇”“摩尔斯码电报机”“录音机”三个项目化教学的动手实践中学习到了输入与输出控制线、条件判断与逻辑控制、二进制编码、多线程录音、播放逻辑与中断控制信号等基础编程知识,体验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激发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操作编程实验箱
实践队员徐雨桐说:“学校搭建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元而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大学生可以更多地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并用所学知识去服务社区居民、传播科学知识。在为小朋友们授课的过程中,我觉得特别快乐。”
炫酷机器人,构筑童真科技梦
机器人创意科技课堂上,实践队员向社区的孩子们介绍EV3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概念。EV3机器人作为乐高教育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直观的搭建方式、丰富的编程语言和强大的扩展能力,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机器人搭建完成后,孩子们在实践队员指导下学习使用EV3编程软件为其编写程序。“通过拖拽图形化编程模块,我们可以设定扫地机器人的清扫动作和路径,让它按照我们的指令完成‘清扫任务’”,实践队员郑宝淼为交发集团实践基地的学员们详细演示。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EV3机器人编程步骤
一位家长表示:“孩子一下课就兴奋地给我讲‘扫地机器人’的齿轮传动原理,还说长大了要制造救援机器人,帮助消防队员执行危险任务!参加这种暑期实践比在家玩手机有意义多了。”
今年暑假,“智汇科普”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以社区儿童为服务对象,共开展3D打印、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创意科技课程15场,累计服务近300人次。实践队员们用科技传递关怀,用知识点亮希望,助力打造区域科学教育共同体,培养社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孩子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