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一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临沂平邑、潍坊寿光等地,通过问卷调研、访谈考察等方式,探寻数字经济为乡村带来的深层变革。如今,电商不仅是一种销售渠道,更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比如五莲县松柏镇的李家沟村,53岁的村民李保国正用手机拍摄自家果园的油桃。这些画面将通过社交平台传向城市,吸引潜在买家。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因电商而焕发新生。
在山东农村,类似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从胶东半岛的海鲜电商到鲁西平原的农产品直播,从沂蒙山区的山货网店到黄河三角洲的手工艺品线上销售,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传统农村经济形态。
曹县大集镇的演出服饰产业是典型案例。走进这个"中国淘宝镇",几乎每家每户都传出缝纫机的声响。当地形成了从布料供应、服装加工到电商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据观察,这里每年生产各类演出服饰超过1亿件,带动周边10余万人就业。更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集聚效应催生了配套的物流、摄影、培训等服务行业,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寿光蔬菜电商则展现出另一种发展路径。当地农户与生鲜平台建立稳定合作,实现"清晨采摘、午间发货、次日达餐桌"的直销模式。通过建立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查询每颗蔬菜的种植过程和检测报告。这种透明化销售不仅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也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然而,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沂源县山区走访时发现,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因素。部分村庄距离最近的快递网点超过20公里,新鲜果蔬的运输损耗率高达30%。此外,专业人才短缺、品牌意识薄弱、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面对这些困境,各地正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临沂市建立的县域电商服务中心为中小农户提供统一仓储和物流服务,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淄博市则依托职业院校资源,定期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
电商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在微山湖畔,老渔民学会了用手机查看市场行情;在菏泽乡村,传统手工艺通过直播重获新生;在德州农田,物联网技术开始应用于精准种植。这些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黄昏时分,李家沟村的电商服务站依然忙碌。村民陆续送来当天采摘的农产品,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发货。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物流信息和销售数据。这个普通的山村服务站,已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的重要纽带。
随着5G网络覆盖和数字技术下沉,农村电商将持续释放发展潜力。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到品牌建设,从个体经营到产业集群,这条数字化之路正在为山东乡村经济注入持久活力。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商必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