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文旅融合深度结合,2025年7月21日,太行风华调研队前往河北邢台浆水镇,围绕当地的“红果绿山”特色资源开展了此次暑期实践调研活动。
一、前期准备
调研前期,太行风华调研队围绕浆水镇农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了多渠道、多维度的资料收集与梳理工作。团队不仅系统梳理了邢台市及浆水镇政府的政策文件与发展规划,还整合了《邢台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内容,同时分析了高德、大众点评的游客反馈。通过对这些政策、媒体和市场信息的分类整理,为后续实地调研的展开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二、实地调研
实践团成员们首先走进了抗大陈列馆。作为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发展史的专题性陈列馆,馆内收藏有上千件珍贵文物、图片和文献。看到抗大学员们用过的桌椅,团队成员震撼于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坚守。在复原的野外课堂,想象着学员们席地而坐,在枪炮声的伴奏下认真学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团队成员肃然起敬。抗大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当代青年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永远是实现梦想的基石。
告别抗大陈列馆,团队成员来到前南峪采摘区。浆水镇前南峪村不仅建设了猕猴桃、樱桃等多个精品园区,还修建了栗树山庄等观光园。全村各类干鲜果树种植总量达32.64万株,人均拥有210株。单靠果品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就达到 11600元,是其增收的重要支柱。七月,正是吃李子的好时候,新鲜的水果咬上一口,汁水四溢,满满的幸福感涌上心头。这些“幸福果”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浆水镇前南峪村素有“太行山最绿”之称,其文旅资源禀赋突出,不仅有体验性十足的万果采摘园,还有独具特色的化山风景区。体验了采摘的乐趣后,实践团成员们便乘坐观光缆车来到了化山揽胜区。在这里,成员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山峰,其天然形成的轮廓,展现着前南峪村独特色的自然美景。调研期间,团队实地体验了渡仙桥、练胆峡等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景点,深入了解了当地依托自然景观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可以看到,在红色精神的引领和滋养下,前南峪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太行风华调研队了解到,浆水镇以红色文化为魂、绿色生态为基,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一方面,浆水镇深度挖掘了抗大这一红色资源,以抗大陈列馆为核心载体,通过文物展示、场景复原等方式活化红色历史,让游客在感悟革命精神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浆水镇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绿色生态优势,通过打造前南峪采摘区、化山揽胜区等特色景点,发展采摘体验、自然观光等业态,将鲜果种植、山水风光与旅游体验相结合。调研同时发现,当地在农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提升空间,如红绿色态联动性需增强、配套服务精细化待提高等。但总体而言,浆水镇立足特色资源,成功打造了一条从绿色到富裕、再到美丽,具有太行山特色的转型之路,绘就了“红绿相映”的乡村振兴图景。其探索的农文旅路径,为其他类似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婕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