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祝海美、孙公博)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皖南医学院医见青心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28日组织数名皖医学子带着满腔热情与精心准备的节目,走进了芜湖市浅湾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接力,文化传承”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志愿者们与中小学生的深度互动,搭建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一方面,活动致力于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剪纸、绘画、诗词等,以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方式呈现给中小学生们,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传统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活动也为青少年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学会奉献,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实能力,深刻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涵,在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在活动伊始,现场便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与传统的活动展开模式不同,本次活动的核心在于“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参与”。志愿者们展示了他们精心准备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活动过程中,台上愿者在讲解,台下其他志愿者们在协助小朋友们,有的在指导怎么剪主体轮廓,有的在指导怎么装饰细节,现场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最终,当一幅幅凝聚着团队智慧与汗水的作品完成
并展示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剪纸的魅力,在协作中深刻理解了“匠心”与“传承”的意义。
为了让文化传承“活”起来,活动特别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在“巧手剪纸”工作坊里,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剪出栩栩如生的生肖图案;在“绘出蓝图”体验区则充满了宁静致远的氛围,一场“笔墨丹青,共书美好”的互动书写活动正在进行。这里没有严肃的课堂规矩,只有轻松愉快的交流。墙上挂满了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从动漫到卡通,从山水到花鸟,一幅幅画表达了小朋友们喜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些互动环节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是一种信任、一份尊重和一种文化自信的建立。它打破了代际的隔阂,弥合了文化的断层,让过去与未来在这一刻温柔地握手言和。
医见青心志愿服务队,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们播下的,不仅仅是剪纸的技巧或绘画的种子,更是一颗颗懂得欣赏、乐于分享、勇于担当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社区的土壤里,在未来一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参天大树。这,或许就是青春力量最深沉、最动人的回响。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社区提供的广阔平台和中小学生们的热情参与。每一个互动环节都像一个纽带,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文化的传承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奔赴与情感的共鸣。
医见青心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成长与感动的过程。他们计划将这种成功的互动模式带到未来的更多活动中,无论是环保宣传还是敬老助残,都将设计更多能让公众参与进来的环节,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中,每一个皖医青年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用自己的行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让社区充满更多的爱与温暖。他们相信,每一次真诚的互动,都是一次美好的播种,共同浇灌,必将迎来一个繁花似锦的明天。
(通讯员:祝海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公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