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寻初心,青春承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06 23: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傲然 董奥婷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王傲然 董奥婷)为探寻改革初心、传承精神根脉,7月21日至25日,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11名师生前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与村干部的深入交流到走访纪念馆的历史回溯,从沉浸式体验 “十八个红手印” 的抉择时刻到感悟沈浩同志的奉献人生,他们用脚步丈量改革历程,用心灵触摸时代脉搏,在小岗村的每一寸土地上,读懂 “大包干” 破冰的勇气,更看见精神传承的力量如何在新时代续写华章。

小岗精神今承继,共绘乡村锦绣章。7月21日下午,采访团走访小岗村,与村党委副书记严永兵深入交流,共同回顾小岗村从“大包干”破冰到乡村振兴实践的发展历程,深切感受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及“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严永兵特别提及沈浩书记为小岗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认为其事迹生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是激励小岗人持续奋进的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团采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严永兵 赵旭东摄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采访小岗村义务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学忠,他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作为党员,无论何时都要牢记初心,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其坚定的信念与奉献精神,令在场年轻一代深受触动,更显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团采访小岗村义务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学忠 于繁荣摄

盛夏躬身播希望,青春落笔绘振兴。7月2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参加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小岗村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期开班式暨凤阳县小岗村第三届暑期社会实践月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实践团与众多高校实践团共同交流经验,探讨实践计划。实践团认真聆听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和关有江《我与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和《学习沈浩做基层工作好干部》专题报告,全面了解1978年那个改写命运的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以及基层工作的关键,为后续的实践提供明确方向。

▲图为实践团聆听专题报告《我与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 赵旭东摄

▲图为实践团与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赵旭东摄

青春有梦担使命,小岗精神永传扬。7月22日下午,实践团走进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追寻模范足迹,感悟初心力量,深切感受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更直观理解小岗村发展背后的担当与坚守。沈浩同志以“把群众当亲人”的赤诚,在小岗村的土地上书写下“一心为民”的动人篇章,也让每一位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了“时代楷模”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认真查看“红手印”  赵旭东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合影 赵旭东摄

为探改革赴小岗,精神熠熠永传扬。为更加深入了解小岗村改革历史,7月22日下午实践团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近距离感受“小岗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馆内“大包干”契约原件与史料、实物相映,清晰勾勒出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打破“大锅饭”的改革历程。从集体耕作困境到分田到户后的产量飞跃,成员们直观感受到“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大包干纪念馆 赵旭东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包干纪念馆合影 赵旭东摄

十八红印凝肝胆,互动情思忆热肠。7月22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当年农家”参与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通过沉浸式的场景再现与互动体验,直观感受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时的决心与担当,深刻领会“小岗精神”的起源与重量。

▲图为情景剧表演场景 于繁荣摄

从 18 枚红手印打破桎梏的决绝,到沈浩书记扎根基层的赤诚;从 “大包干” 的历史突破,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小岗精神早已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敢闯敢干、担当作为的精神灯塔。实践团成员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启程,心中不仅装着小岗村的改革故事,更承载着将 “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融入青春实践的使命。未来,这份在红土地上汲取的力量,必将化作推动前行的动力,让小岗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始终熠熠生辉、永传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傲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