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下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黔南州罗甸县“绿蔓红果富乡村”实践团深入一线探火龙果产业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8-06 23: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平鑫 郑天宗 寇维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3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绿蔓红果富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贵州省罗甸县兵分三路,深入一线,通过跨地域消费调查、开展座谈与市场分析,多维度调研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探寻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助力破解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瓶颈。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实践前期,实践团成员分别赴陕西西安、榆林、咸阳等地核心商圈与社区,针对外地消费者开展第二轮精准问卷调研。队员们使用平板电脑详细记录消费者对火龙果品质偏好、价格接受度及购买渠道选择等核心数据。“您是否了解地理标志产品?”“更看重甜度还是外观?”一个个问题直击消费痛点。通过线下问卷线上实时录入,当日实践团收集有效问卷350余份,初步构建跨区域消费数据库,为优化外销策略提供关键依据。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问卷调查

火龙果种植基地现场,一名实践团成员继续深入走访本地商超与农户自营点。带着本地人反而难买到正宗罗甸果的疑问,队员追踪火龙果从枝头到本地货架的流转链条,记录运输时效、价格分层及终端销售矛盾。在龙坪镇集市,队员与果农并肩整理货筐,亲身体验“清晨采摘午市卖”的供应链节奏,发现本地市场存在品牌识别度不足、优质果外流等问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罗甸本地市场记录火龙果销售情况

两名实践团成员走进罗甸县农业农村局,与相关负责人展开座谈。聚焦“山地种植机械化难”“深加工产品单一”等前期发现的瓶颈,队员们结合调研数据,详细询问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冷链补贴落地情况及新品种推广计划。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农险补贴线上申领系统,并表示当地将试点山地轨道运输机,破解采收运输难题。此次座谈帮助实践团厘清了政策支持与产业需求的契合点,为进一步调研打下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座谈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通过视频会议梳理调研信息,通过交叉比对数据,聚焦“品质溢价”与“产业链延伸”两大突破口,初步形成“地理标志防伪溯源+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开发”双轨助农策略,通过建立思维导图,初步形成助力产业升级的实践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召开线上会议分析调研问题

本次实践通过“消费端—生产端—政策端”三维穿透式调研,精准定位罗甸火龙果“优质难优价”“山地规模受限”等深层矛盾。实践团以数据为针、问题为线,串联起产业振兴的关键脉络,为后续构建“品质认证+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升级模型奠定坚实基础,让青年的智慧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破土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平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